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6-29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6-17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7-27页 |
1.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| 第27-28页 |
1.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28-29页 |
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| 第29-39页 |
2.1 研究区概况 | 第29-30页 |
2.2 试验设计和田间管理 | 第30-33页 |
2.3 测定项目与方法 | 第33-35页 |
2.4 HYDRUS-2D模型 | 第35-37页 |
2.5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| 第37-39页 |
第三章 玉米农田平作体系下行间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 | 第39-50页 |
3.1 平作与平作覆盖处理下玉米行间不同位置土壤含水量的差异 | 第39-42页 |
3.2 秸秆覆盖对玉米行间土壤水分变异特性的影响 | 第42-46页 |
3.3 行间土壤水分变异特性与行间土壤含水量平均值的关系 | 第46-47页 |
3.4 玉米行间土壤含水量测定位点代表性研究 | 第47-48页 |
3.5 讨论 | 第48-49页 |
3.6 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四章 玉米农田垄作体系下行间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 | 第50-61页 |
4.1 垄作与垄作覆盖处理下玉米行间不同位置土壤含水量的差异 | 第50-53页 |
4.2 秸秆覆盖对玉米行间土壤水分变异特性的影响 | 第53-57页 |
4.3 行间土壤水分变异特性与行间土壤含水量平均值的关系 | 第57-58页 |
4.4 玉米行间土壤含水量测定位点代表性研究 | 第58-59页 |
4.5 讨论 | 第59-60页 |
4.6 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五章 玉米农田降雨行尺度穿透雨分布特征 | 第61-71页 |
5.1 穿透雨在玉米行间不同位置的分布 | 第61-64页 |
5.2 穿透雨率在玉米行间不同位置的分布 | 第64-66页 |
5.3 玉米行间穿透雨测定位点代表性研究 | 第66页 |
5.4 影响玉米行间不同位点穿透雨量和穿透率的因素 | 第66-68页 |
5.5 多因素影响下玉米行间不同位点穿透雨量和穿透雨率的特征模型 | 第68页 |
5.6 讨论 | 第68-70页 |
5.7 小结 | 第70-71页 |
第六章 玉米农田行尺度土面蒸发特征 | 第71-78页 |
6.1 玉米行间不同位点土面蒸发的差异 | 第71-73页 |
6.2 行内不同位点间的土面蒸发变异特性 | 第73-74页 |
6.3 玉米行间土壤蒸发测定位点代表性研究 | 第74-75页 |
6.4 讨论 | 第75-76页 |
6.5 小结 | 第76-78页 |
第七章 利用HYDRUS-2D模型研究玉米行间不同位置的土壤水分 | 第78-104页 |
7.1 HYDRUS-2D数值模型 | 第78-80页 |
7.2 HYDRUS-2D模型参数 | 第80-84页 |
7.3 HYDRUS-2D模型模拟验证 | 第84-88页 |
7.4 平作体系下玉米行间不同位点土壤水分通量模拟 | 第88-93页 |
7.5 垄作体系下玉米行间不同位点土壤水分通量模拟 | 第93-99页 |
7.6 讨论 | 第99-102页 |
7.7 小结 | 第102-104页 |
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| 第104-107页 |
8.1 主要结论 | 第104-105页 |
8.2 主要创新点 | 第105页 |
8.3 存在的不足和展望 | 第105-10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7-121页 |
致谢 | 第121-123页 |
作者简历 | 第123-12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