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缩略词 | 第8-13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3-53页 |
| 1.1 能源现状及生物能源的重要性 | 第13页 |
| 1.2 植物细胞壁的组成 | 第13-15页 |
| 1.3 木质纤维素的利用 | 第15-20页 |
| 1.4 酶学降解木质素 | 第20-24页 |
| 1.5 漆酶的来源 | 第24-26页 |
| 1.6 真菌漆酶对木质素的降解研究及应用 | 第26-31页 |
| 1.7 木质素的生物合成 | 第31-39页 |
| 1.8 ADT(Arogenate dehydratase)概述 | 第39-40页 |
| 1.9 杨树作为模式生物的优势 | 第40-42页 |
| 1.10 杨树中的次生代谢产物 | 第42-51页 |
| 1.1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51-53页 |
| 第二章 白灵菇漆酶同工酶的性质比较及对染料的降解研究 | 第53-84页 |
| 2.1 前言 | 第53页 |
| 2.2 实验材料 | 第53-55页 |
| 2.3 主要仪器 | 第55页 |
| 2.4 实验方法 | 第55-59页 |
| 2.5 实验结果 | 第59-79页 |
| 2.6 分析与讨论 | 第79-84页 |
| 第三章 PtaADT-RNAi杂交杨树的构建及其对次生代谢产物及木质纤维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| 第84-136页 |
| 3.1 前言 | 第84页 |
| 3.2 实验材料和仪器 | 第84-87页 |
| 3.3 实验流程 | 第87-92页 |
| 3.4 实验方法 | 第92-99页 |
| 3.5 实验结果 | 第99-131页 |
| 3.6 分析与讨论 | 第131-136页 |
|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36-13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37-171页 |
| 附录 | 第171-179页 |
| 致谢 | 第179-181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181页 |
|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| 第181页 |
| 参与完成专利 | 第1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