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中英文缩略词表(ABBREVIATION) | 第11-13页 |
引言 | 第13-14页 |
第一篇 文献综述 | 第14-28页 |
第一章 小反刍兽疫概论 | 第14-28页 |
1 小反刍兽疫临床学研究 | 第14-16页 |
1.1 临床症状 | 第14-15页 |
1.2 病理变化 | 第15页 |
1.3 流行病学 | 第15-16页 |
2 病原学 | 第16-20页 |
2.1 病原特征 | 第17页 |
2.2 理化特性 | 第17页 |
2.3 生物特性 | 第17-18页 |
2.4 分子生物学研究 | 第18-20页 |
3 小反刍兽疫的研究进展 | 第20-25页 |
3.1 小反刍兽疫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| 第20-24页 |
3.2 小反刍兽疫疫苗的研究进展 | 第24-25页 |
4 实验目的与意义 | 第25-28页 |
第二篇 试验研究 | 第28-58页 |
第二章 小反刍兽疫病毒核衣壳蛋白的原核表达与鉴定 | 第28-46页 |
1 材料 | 第28-32页 |
1.1 菌株、载体及感受态细胞 | 第28页 |
1.2 主要试剂 | 第28-29页 |
1.3 主要仪器 | 第29页 |
1.4 实验所用溶液及配制 | 第29-32页 |
2 方法 | 第32-40页 |
2.1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| 第32页 |
2.2 PPRV N基因的扩增 | 第32-33页 |
2.3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 | 第33页 |
2.4 PCR产物的纯化及回收 | 第33-34页 |
2.5 原核表达载体pET-28a(+)的制备 | 第34页 |
2.6 重组质粒pET-28a-PPRV N的制备 | 第34-37页 |
2.7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| 第37-38页 |
2.8 重组蛋白的可溶性分析 | 第38页 |
2.9 重组蛋白的纯化 | 第38-39页 |
2.10 纯化的重组N蛋白的浓度测定 | 第39-40页 |
2.11 纯化的重组N蛋白的Western- blotting分析 | 第40页 |
3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0-44页 |
3.1 PPRV N基因扩增结果 | 第41页 |
3.2 重组表达质粒的鉴定结果 | 第41-42页 |
3.3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结果 | 第42-43页 |
3.4 重组蛋白Western blot鉴定结果 | 第43-44页 |
4 讨论 | 第44-46页 |
第三章 小反刍兽疫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| 第46-58页 |
1 材料 | 第46-47页 |
1.1 抗原及血清 | 第46页 |
1.2 主要试剂与材料 | 第46页 |
1.3 试剂的配制 | 第46-47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47-50页 |
2.1 间接ELISA方法操作步骤 | 第47-48页 |
2.2 优化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条件 | 第48-49页 |
2.3 ELISA方法临界值的确定 | 第49页 |
2.4 敏感性试验 | 第49-50页 |
2.5 特异性试验 | 第50页 |
2.6 重复性试验 | 第50页 |
2.7 对比试验 | 第50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50-56页 |
3.1 最佳抗原包被浓度和最佳酶标二抗稀释度的确定结果 | 第50-51页 |
3.2 最佳一抗稀释倍数的确定结果 | 第51页 |
3.3 最佳包被条件的确定结果 | 第51-52页 |
3.4 最佳封闭液的确定结果 | 第52-53页 |
3.5 最佳封闭时间的确定结果 | 第53页 |
3.6 最佳血清作用时间的确定结果 | 第53-54页 |
3.7 最佳酶标二抗反应时间的确定结果 | 第54页 |
3.8 显色时间的确定结果 | 第54页 |
3.9 终止时间的选择结果 | 第54-55页 |
3.10 ELISA方法临界值的确定 | 第55页 |
3.11 敏感性试验结果 | 第55页 |
3.12 特异性试验结果 | 第55-56页 |
3.13 重复性试验结果 | 第56页 |
3.14 对比试验结果 | 第56页 |
4 讨论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4页 |
全文总结 | 第64-66页 |
致谢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