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8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0-16页 |
1.2.1 医疗保险谈判机制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1-14页 |
1.2.2 合作收益视角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4-16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4 本文创新之处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基于合作收益视角的医疗保险谈判机制的理论基础 | 第18-31页 |
2.1 医疗保险谈判机制概述 | 第18-21页 |
2.1.1 医疗保险谈判机制的概念和特征 | 第18页 |
2.1.2 医疗保险谈判机制的主体和内容 | 第18-19页 |
2.1.3 医疗保险谈判机制的原则和程序 | 第19-21页 |
2.1.4 我国建立医疗保险谈判机制的必要性 | 第21页 |
2.2 医疗保险谈判机制建立的理论依据 | 第21-26页 |
2.2.1 谈判理论 | 第21-24页 |
2.2.2 博弈理论 | 第24-25页 |
2.2.3 交易成本理论 | 第25-26页 |
2.3 基于合作收益视角对我国医疗保险谈判机制的分析 | 第26-31页 |
2.3.1 合作收益相关概念概述 | 第26-28页 |
2.3.2 医疗保险谈判是建立在各方合作意愿的基础上 | 第28-29页 |
2.3.3 从角色和利益诉求分析各方参与合作的资本 | 第29页 |
2.3.4 机制建立的重点是各方利益的均衡和妥协 | 第29-31页 |
第三章 我国医疗保险谈判机制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| 第31-40页 |
3.1 我国医疗保险谈判机制的发展历程 | 第31-37页 |
3.1.1 探索阶段(20世纪90年代-2009年) | 第31-32页 |
3.1.2 试点阶段(2009年-2012年) | 第32-35页 |
3.1.3 发展阶段(2012年至今) | 第35-37页 |
3.2 我国医疗保险谈判机制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| 第37-40页 |
3.2.1 谈判各方缺乏谈判动力和能力 | 第37-38页 |
3.2.2 谈判主体地位不平等 | 第38页 |
3.2.3 谈判过程利益配置缺乏公平性 | 第38-39页 |
3.2.4 监督机制有待完善 | 第39-40页 |
第四章 西方发达国家医疗保险谈判机制的实践经验与启发 | 第40-46页 |
4.1 西方发达国家医疗保险谈判机制的实践 | 第40-44页 |
4.1.1 德国的医疗保险谈判机制 | 第40-42页 |
4.1.2 美国的医疗保险谈判机制 | 第42-43页 |
4.1.3 加拿大的医疗保险谈判机制 | 第43-44页 |
4.2 西方发达国家医疗保险谈判对我国的启发 | 第44-46页 |
4.2.1 充分发挥市场基础作用 | 第44页 |
4.2.2 改革医疗费用结算方式 | 第44-45页 |
4.2.3 医保机构加强自身谈判能力建设 | 第45页 |
4.2.4 建立完善的争议纠纷处理制度 | 第45-46页 |
第五章 基于合作收益视角对完善我国医疗保险谈判机制的对策建议 | 第46-51页 |
5.1 建立社会信任机制,降低防范成本 | 第46-47页 |
5.1.1 加强谈判主体公信力建设 | 第46-47页 |
5.1.2 加强人们观念层面的引导 | 第47页 |
5.2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,减少机会主义 | 第47-48页 |
5.2.1 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服务平台 | 第47页 |
5.2.2 将政务公开作为公共部门绩效考核的指标 | 第47-48页 |
5.2.3 加快制定信息公开和共享方面的法律 | 第48页 |
5.3 建立利益分配机制,创建公平的谈判环境 | 第48-49页 |
5.3.1 达成对利益分配的共识 | 第48页 |
5.3.2 建立完善的医疗补偿机制 | 第48-49页 |
5.4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,增加第三方监督 | 第49-51页 |
5.4.1 加强外部监督机制建设 | 第49-50页 |
5.4.2 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 | 第50-51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51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
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