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3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 | 第9-12页 |
1.1.1 社会转型的诉求 | 第9-11页 |
1.1.2 对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 | 第11页 |
1.1.3 治理理论的兴起及其与教育关系研究的适切性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目的 | 第12页 |
1.3 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1.4 概念界定 | 第12-13页 |
1.5 文献综述 | 第13-21页 |
1.5.1 关于教育关系的研究 | 第13-17页 |
1.5.2 关于治理理论视角下的教育关系研究 | 第17-21页 |
1.6 研究的基本观点与思路 | 第21页 |
1.7 研究方法 | 第21页 |
1.7.1 文献分析法 | 第21页 |
1.7.2 观察法 | 第21页 |
1.8 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1-22页 |
1.9 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治理理论及其与教育关系的适切性分析 | 第23-29页 |
2.1 治理理论的基本内涵 | 第23-24页 |
2.2 治理理论之于教育关系的价值 | 第24-25页 |
2.3 治理理论对教育关系研究的适切性 | 第25-29页 |
2.3.1 治理理论本身的理论属性使其对教育关系的研究具有适切性 | 第26页 |
2.3.2 教育产品的产品属性决定了治理理论对教育关系的研究具有适切性 | 第26-27页 |
2.3.3 现代教育改革实践与治理理论的核心理念相契合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单向度的权力关系:当下教育关系存在的问题 | 第29-41页 |
3.1 学校外部单向度的权力关系 | 第29-34页 |
3.1.1 政府与学校之间单向度的权力关系 | 第29-32页 |
3.1.2 学校与家庭之间单向度的权力关系 | 第32-34页 |
3.2 学校内部单向度的权力关系 | 第34-41页 |
3.2.1 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之间单向度的权力关系 | 第34-36页 |
3.2.2 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度的权力关系 | 第36-41页 |
第四章 单向度权力关系的成因分析 | 第41-47页 |
4.1 传统文化的影响 | 第41-43页 |
4.1.1“公民”缺位造成教育关系中民众的缺失 | 第41-42页 |
4.1.2 大一统思想是当下教育关系的思想基础 | 第42页 |
4.1.3“官本位”是当下教育关系的心理基础 | 第42-43页 |
4.2 现代教育制度行政化、科层制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4.2.1 教育制度行政化倾向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4.2.2 科层制管理体系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4.3 法律制度的缺失 | 第45-47页 |
4.3.1 教育法律不健全 | 第45-46页 |
4.3.2 缺乏监督机制 | 第46-47页 |
第五章 合作伙伴关系:治理理论视角下教育关系之应然 | 第47-63页 |
5.1 构建学校外部的合作伙伴型教育关系 | 第47-53页 |
5.1.1 政府使命:重构校外权力格局 | 第47-50页 |
5.1.2 家庭(长)权利:参与学校事务 | 第50-53页 |
5.2 构建学校内部的合作伙伴型教育关系 | 第53-59页 |
5.2.1 校长职责:调整校内权力格局 | 第54-56页 |
5.2.2 师生权利:参与学校事务 | 第56-59页 |
5.3 制度补充:合作协商制度 | 第59-63页 |
5.3.1 构建合作协商制度的原则 | 第59-61页 |
5.3.2 构建合作协商制度的途径 | 第61-63页 |
结语 | 第63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71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