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绪论 | 第8-14页 |
一 选题意义 | 第8-9页 |
二 研究现状 | 第9-13页 |
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3页 |
四 创新之处 | 第13-14页 |
第一章 20世纪后期高等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 | 第14-25页 |
第一节 20世纪后期高等教育改革的国内因素 | 第14-20页 |
一 大学危机 | 第14-16页 |
二 学生运动 | 第16-18页 |
三 民权运动 | 第18-20页 |
第二节 20世纪后期高等教育改革的国际因素 | 第20-25页 |
一 美苏冷战 | 第20-22页 |
二 越南战争 | 第22-23页 |
三 大国需要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亨利·罗索夫斯基的教育理念 | 第25-37页 |
第一节 亨利·罗索夫斯基的生平及其教育理念的形成 | 第25-27页 |
第二节 亨利·罗索夫斯基有关高校改革的言论及行动 | 第27-32页 |
一 民主的危险 | 第27-29页 |
二 黑人问题 | 第29-30页 |
三 罗索夫斯基委员会 | 第30-32页 |
第三节 亨利·罗索夫斯基对美国大学及教育的认识 | 第32-37页 |
一 美国大学优越论 | 第32-34页 |
二 对美国教育的认识 | 第34-37页 |
第三章 亨利·罗索夫斯基与哈佛大学“核心课程”改革 | 第37-54页 |
第一节 哈佛大学课程改革的简要历程 | 第37-40页 |
一 艾特略的“自由选修制”改革 | 第37-38页 |
二 洛厄尔的“集中与分配制”改革 | 第38-39页 |
三 柯南特的“通识教育”改革 | 第39-40页 |
第二节 亨利·罗索夫斯基主导的“核心课程”改革 | 第40-49页 |
一 核心课程改革的标准 | 第41-43页 |
二 核心课程改革的发端 | 第43-45页 |
三 《核心课程报告书》的内容 | 第45-49页 |
第三节“核心课程”改革的成效 | 第49-54页 |
第四章 罗索夫斯基及哈佛核心课程改革对20世纪后期美国高等教育的推动 | 第54-64页 |
第一节 亨利·罗索夫斯基对高等教育理念的影响 | 第54-59页 |
一 对高等教育目的的发展 | 第54-56页 |
二 对高校治理的探索 | 第56-59页 |
第二节 亨利·罗索夫斯基主导的“核心课程”改革对其他高校的影响 | 第59-64页 |
一 亚拉巴马大学 | 第59-62页 |
二 布拉福德学院 | 第62-64页 |
结语 | 第64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2页 |
个人简历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