惩罚性赔偿在环境侵权中的适用--以法经济学为视角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引言 | 第8-9页 |
一、惩罚性赔偿制度概述 | 第9-16页 |
(一) 惩罚性赔偿的含义 | 第9-10页 |
(二) 惩罚性赔偿的性质 | 第10-11页 |
1. 公法性质 | 第10页 |
2. 私法性质 | 第10-11页 |
(三) 惩罚性赔偿的功能 | 第11-13页 |
1. 惩罚性赔偿的惩罚功能 | 第11页 |
2. 惩罚性赔偿的补偿功能 | 第11-12页 |
3. 惩罚性赔偿的遏制功能 | 第12页 |
4. 惩罚性赔偿的鼓励功能 | 第12-13页 |
(四)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历史变革 | 第13-16页 |
1. 古代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变革 | 第13页 |
2. 英美法系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变革 | 第13-14页 |
3. 大陆法系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变革 | 第14-16页 |
二、环境侵权引入惩罚性赔偿的必要性 | 第16-22页 |
(一) 环境侵权概述 | 第16-18页 |
1. 我国环境问题现状 | 第16-17页 |
2. 我国环境侵权责任立法现状 | 第17-18页 |
(二) 环境侵权的特殊性 | 第18-19页 |
1. 侵权主体的不平等性 | 第18页 |
2. 危害后果严重、潜伏时间长 | 第18-19页 |
3. 侵权行为潜在的合法性 | 第19页 |
(三)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,促进公平正义的实现 | 第19-20页 |
(四) 促进我国企业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 | 第20-22页 |
三、法经济学视角下环境侵权引入惩罚性赔偿的可行性 | 第22-31页 |
(一) 环境侵权的经济本质 | 第22-24页 |
(二) 惩罚性赔偿的经济学理论 | 第24-26页 |
(三) 生产成本理论 | 第26-29页 |
(四) 犯罪成本理论 | 第29-31页 |
四、环境侵权中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构建 | 第31-41页 |
(一) 惩罚性赔偿在环境侵权中的适用条件 | 第31-34页 |
1. 主观方面 | 第31-32页 |
2. 客观行为 | 第32-33页 |
3. 环境侵权的损害后果 | 第33页 |
4. 因果关系 | 第33-34页 |
(二) 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的诉讼主体 | 第34页 |
(三) 惩罚性赔偿金的确立 | 第34-38页 |
1. 赔偿金确立的一般原则 | 第35-37页 |
2. 惩罚性赔偿金确立的因素 | 第37-38页 |
(四) 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的免责事由 | 第38-41页 |
1. 不可抗力加合理措施 | 第38-39页 |
2. 受害人故意 | 第39页 |
3. 第三人过错 | 第39-41页 |
结语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4页 |
致谢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