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2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动态 | 第12-16页 |
1.1.1 环境持久性自由基的来源及风险 | 第12-13页 |
1.1.2 有机污染物邻苯二酚的环境行为及影响 | 第13-14页 |
1.1.3 过渡金属铜在CT降解中的作用 | 第14-15页 |
1.1.4 EPFR_s在CT降解中的作用 | 第15-16页 |
1.2 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3 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| 第18-22页 |
2.1 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18页 |
2.1.1 实验材料 | 第18页 |
2.1.2 实验仪器 | 第18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18-22页 |
2.2.1 CuO/SiO_2颗粒的制备及表征 | 第18-19页 |
2.2.2 颗粒上CT的负载 | 第19页 |
2.2.3 CT的光降解反应 | 第19页 |
2.2.4 HPLC中CT的测定 | 第19-20页 |
2.2.5 EPFR_s的EPR信号监测 | 第20页 |
2.2.6 吸附试验 | 第20页 |
2.2.7 Cu~+和Cu~(2+)的UV-Vis测定 | 第20-21页 |
2.2.8 AAS测Cu离子的溶出 | 第21页 |
2.2.9 FTIR测颗粒表面-OH等官能团 | 第21-22页 |
第三章 CT光降解及降解动力学 | 第22-31页 |
3.1 制备颗粒的XRD表征 | 第22页 |
3.2 预实验中CT负载及萃取过程溶剂的选择 | 第22-26页 |
3.2.1 CT萃取溶剂的确定 | 第22-24页 |
3.2.2 CT溶剂的确定 | 第24-26页 |
3.3 多浓度单时间点的CT光降解 | 第26-27页 |
3.4 CT光降解动力学 | 第27-30页 |
3.5 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四章 EPFR_s信号的测定及特征分析 | 第31-40页 |
4.1 EPR信号强度谱图 | 第31-33页 |
4.1.1 未负载CT的初始制备颗粒的EPR谱图 | 第31页 |
4.1.2 不同浓度CT样品的EPR强度谱图 | 第31-33页 |
4.2 EPFR_s信号的衰减趋势图 | 第33-35页 |
4.3 EPFR_s g值及峰宽分析 | 第35-37页 |
4.4 SigmaPlot拟合EPFR_s的寿命 | 第37-39页 |
4.5 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五章 CT光降解的现象分析及机理研究 | 第40-51页 |
5.1 CT光降解的现象分析 | 第40-41页 |
5.2 CT在颗粒上的吸附及其影响分析 | 第41-43页 |
5.3 CT暗反应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5.4 FTIR测颗粒表面-OH等官能团 | 第45-47页 |
5.5 Cu~(2+)及Cu~+的UV-Vis测定 | 第47-48页 |
5.6 较低浓度范围EPFR_s阻碍CT光降解的机理分析 | 第48页 |
5.7 较高浓度范围CuO促进CT光降解的分析 | 第48-49页 |
5.8 小结 | 第49-51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1-53页 |
6.1 实验结论 | 第51页 |
6.2 论文创新点 | 第51-52页 |
6.3 研究展望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63页 |
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3-64页 |
附录B 参与的基金项目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