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1 绪论 | 第8-16页 |
1.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| 第9-14页 |
1.2.1 CAD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| 第9-11页 |
1.2.2 基于Pro/E二次开发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3 数据库管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| 第12页 |
1.2.4 Pro/E与MATLAB集成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12页 |
1.2.5 往复式压缩机网状阀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4-15页 |
1.3.1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页 |
1.3.2 技术路线 | 第14-15页 |
1.4 本章小结 | 第15-16页 |
2 软件的功能分析和开发环境 | 第16-21页 |
2.1 软件的开发方法 | 第16页 |
2.2 软件的功能分析 | 第16-18页 |
2.2.1 网状阀的基本组成 | 第16-17页 |
2.2.2 软件的功能需求 | 第17-18页 |
2.3 软件开发平台和开发工具的选择 | 第18-20页 |
2.3.1 开发平台的选择 | 第18页 |
2.3.2 开发工具的选择 | 第18-19页 |
2.3.3 数据库工具的选择 | 第19页 |
2.3.4 网状阀工作过程仿真工具的选择 | 第19-20页 |
2.4 软件的运行环境 | 第20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3 网状阀的结构分析与工作过程仿真 | 第21-35页 |
3.1 网状阀的工作原理及基本性能要求 | 第21-23页 |
3.1.1 工作原理 | 第21-22页 |
3.1.2 基本性能要求 | 第22-23页 |
3.2 网状阀的结构分析 | 第23-28页 |
3.2.1 阀座 | 第23-26页 |
3.2.2 升程限制器 | 第26页 |
3.2.3 阀片 | 第26-27页 |
3.2.4 气阀弹簧 | 第27页 |
3.2.5 气阀螺栓 | 第27-28页 |
3.3 网状阀工作过程的数学模型分析 | 第28-31页 |
3.3.1 网状阀工作过程的数学模型 | 第28-29页 |
3.3.2 初始条件 | 第29-31页 |
3.3.3 边界条件 | 第31页 |
3.3.4 计算结果与评价 | 第31页 |
3.4 网状阀工作过程的仿真 | 第31-34页 |
3.4.1 网状阀工作过程仿真程序的创建 | 第31-32页 |
3.4.2 网状阀工作过程仿真程序验证 | 第32-34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4 软件开发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| 第35-44页 |
4.1 参数化设计技术 | 第35-37页 |
4.1.1 参数化设计技术原理 | 第35页 |
4.1.2 参数化设计技术的应用 | 第35-37页 |
4.2 基于Pro/E的二次开发技术 | 第37-41页 |
4.2.1 二次开发工具 | 第37页 |
4.2.2 Pro/TOOLKIT二次开发技术的应用 | 第37-41页 |
4.3 ODBC数据库访问技术和数据库管理技术 | 第41-42页 |
4.3.1 ODBC数据库访问技术 | 第41-42页 |
4.3.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 | 第42页 |
4.4 Pro/E与MATLAB的集成技术 | 第42-43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5 网状阀参数化设计软件的实现 | 第44-71页 |
5.1 总体设计思路 | 第44-46页 |
5.1.1 功能模块的划分 | 第44-45页 |
5.1.2 软件的开发步骤 | 第45-46页 |
5.2 网状阀模型库的建立与调用 | 第46-48页 |
5.3 网状阀参数化设计数据库的建立 | 第48-50页 |
5.3.1 数据库的建立与分类 | 第48-49页 |
5.3.2 数据库的注册 | 第49-50页 |
5.4 应用程序的设计 | 第50-61页 |
5.4.1 源文件的编写 | 第50-53页 |
5.4.2 软件界面的设计 | 第53-57页 |
5.4.3 数据库接口程序的设计 | 第57-60页 |
5.4.4 Pro/TOOLKIT应用程序的注册和运行 | 第60-61页 |
5.5 软件运行流程 | 第61页 |
5.6 软件应用实例 | 第61-70页 |
5.6.1 用户登录 | 第63页 |
5.6.2 通用件设计 | 第63-65页 |
5.6.3 气阀组件设计 | 第65-68页 |
5.6.4 合格性验证 | 第68-70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71-73页 |
6.1 总结 | 第71页 |
6.2 展望 | 第71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8页 |
附录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