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植物保护论文--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--植物病害及其防治论文--侵(传)染性病害论文

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粒体在寄主植物中的装配与运动机制研究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页
第一章 引言第12-25页
    1.1 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研究进展第12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病的发生流行与危害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的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传播介体蓟马及其传毒特性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在寄主植物中的装配与运动第16-17页
    1.2 植物病毒在寄主细胞中装配机制的研究进展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植物病毒基因在寄主植物细胞中的复制与表达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植物病毒粒体在寄主植物细胞中的装配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植物病毒粒体在寄主植物细胞中的聚集方式第19-20页
    1.3 植物病毒在寄主植物细胞中的运动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细胞内运动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细胞间运动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维管束长距离运动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细胞骨架在植物病毒运动中的作用第22-23页
    1.4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及主要技术路线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本研究的主要技术路线第23-25页
第二章 番茄斑萎病毒病毒侵染寄主植物诱导产生特殊囊泡及其类型第25-33页
    2.1 材料与方法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自然感染tospoviruses寄主植物的采集与测定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人工接种寄主植物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负染色制样电子显微镜观察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超薄切片制样电子显微镜观察第27页
    2.2 结果与分析第27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负染色制样观察的囊泡类型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超薄切片制样观察的囊泡类型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囊泡在内质网膜系统的形成过程第30-32页
    2.3 讨论第32-33页
第三章 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粒体在寄主细胞中的装配及其聚集特征第33-48页
    3.1 材料与方法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自然感染寄主植物的采集与测定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人工接种寄主植物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负染色制样观察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超薄切片制样观察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高压冷冻电镜制样观察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TZSV、TSWV N和Gn蛋白在病组织浸出液中的免疫胶体金标记负染色制样第34页
    3.2 结果与分析第3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Tospoviruses病毒粒体在囊泡中的装配过程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Tospoviruses病毒颗粒在寄主细胞中的装配部位第37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Tospoviruses病毒粒体在内质网膜系统的装配过程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Tospoviruses成熟颗粒在游离囊泡及寄主细胞中的聚集特征第44-46页
    3.3 讨论第46-48页
第四章 TZSV、TSWV病毒粒体在寄主植株器官中的分布第48-53页
    4.1 材料与方法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取样方法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负染色制样观察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超薄切片制样观察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高压冷冻电镜观察第48页
    4.2 结果与分析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病毒粒体在病叶组织中的分布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病毒粒体在茎部维管束组织中的分布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病毒粒体在根部组织中的分布第51-52页
    4.3 讨论第52-53页
第五章 TZSV、TSWV病毒粒体在细胞内的运动机制第53-60页
    5.1 材料与方法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寄主植物接种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超薄切片制样观察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NSm免疫胶体金标记制样观察第53页
    5.2 结果与分析第53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病毒粒体与内质网膜结合沿内质网运动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囊泡包被的病毒粒体沿内质网运动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囊泡与包被病毒粒体的囊泡协同作用沿内质网运动第57-59页
    5.3 讨论第59-60页
第六章 TZSV、TSWV病毒粒体在细胞间的运动机制第60-67页
    6.1 材料与方法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寄主植物接种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低温包埋超薄切片制样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高压冷冻电镜制样观察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NSm免疫胶体金标记细胞定位观察第61页
    6.2 结果与分析第61-6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囊泡包裹的病毒颗粒向细胞壁附近运动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细胞壁中产生管状结构及TZSV功能蛋白的定位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细胞壁中的病毒样颗粒第65-66页
    6.3 讨论第66-67页
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67-69页
    7.1 TOSPOVIRUSES侵染寄主植物诱导产生特殊囊泡第67页
    7.2 病毒粒体在寄主植物细胞中的装配与聚集特征第67-68页
    7.3 TOSPOVIRUSES病毒粒体分布于系统侵染寄主植物的多个器官中第68页
    7.4 囊泡与TOSPOVIRUSES病毒粒体细胞内运动等密切相连,并可能参与了细胞间运动第68-69页
参考文献第69-86页
致谢第86-87页
作者简历第87-89页

论文共8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特殊对象的测量数据误差处理与不确定度研究
下一篇:考虑生态目标的水库引水与供水联合调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