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市政工程论文--排水工程(沟渠工程、下水道工程)论文

桃江县城海绵城市规划策略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20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传统水问题解决途径的弊病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海绵城市生态雨洪管理模式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小城镇构建海绵城市所面对的瓶颈第14-15页
    1.2 研究内容与对象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内容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对象第15-16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目的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意义第16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技术路线第17-18页
    1.5 本章小结第18-20页
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20-32页
    2.1 基本概念解析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城市规划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海绵城市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规划策略第20-21页
    2.2 国外关于海绵城市的研究成果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最佳管理措施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低影响开发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绿色基础设施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水敏感城市设计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ABC城市设计导则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国外海绵城市研究成果的启示第24页
    2.3 国内关于海绵城市的发展现状第24-28页
    2.4 海绵城市建设案例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上海市安亭新镇二期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英国布里斯托尔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案例总结第30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0-32页
第三章 桃江县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第32-48页
    3.1 基本概况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地理位置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规划研究范围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地形地貌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土壤地质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山体水体分布第35-37页
    3.2 降水、洪涝情况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降水情况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洪涝灾害分析第38页
    3.3 雨水排放体系分析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县城排水(雨水)系统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县城排涝系统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县城防洪系统第39-40页
    3.4 下垫面、雨水径流分析第40-45页
    3.5 存在问题分析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县城规划建设理念滞后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县城防洪、排水(雨水)防涝系统体系建设不完善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县城防灾应急体系建设薄弱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水环境整体状况亟待提高第46-47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47-48页
第四章 桃江县城海绵城市规划策略第48-67页
    4.1 总体规划策略第48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制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与具体指标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建立海绵城市建设空间格局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构建海绵城市分级系统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提出海绵城市建设分区指引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治理城市水环境、提升城市水安全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6 明确海绵城市分期建设重点第55-56页
    4.2 重点建设区域改造措施第56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住宅小区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城市道路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城市广场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城市水系第64-66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66-67页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7-71页
    5.1 总体规划策略总结第67-68页
    5.2 重点建设区域改造措施总结第68页
    5.3 展望第68-71页
参考文献第71-75页
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第75-77页
致谢第77页

论文共7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长沙桐木建设公司质量安全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改进研究
下一篇:基于场所精神的建筑入口空间设计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