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预防医学、卫生学论文--保健组织与事业(卫生事业管理)论文--医疗卫生制度与机构论文--医疗服务制度论文

区域医联体背景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研究--以珠三角某中心镇为例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1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现实背景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政策背景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研究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1.2 研究现状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的第16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依托医联体发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可行性研究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医联体背景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现状分析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医联体背景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问题探讨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医联体背景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优化对策第17-18页
第二章 研究设计第18-21页
    2.1 研究方法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文献研究法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参与式观察法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半结构式访谈法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问卷调查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案例分析法第19-20页
    2.2 技术路线第20-21页
第三章 依托医联体发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可行性研究第21-26页
    3.1 内部优势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医联体建设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资源支持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纵向联系加强,连续性健康服务提供得到保障第22页
    3.2 内部劣势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医联体内部资源统一调配较难实现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人员内部认同度和配合度尚待提升第22-23页
    3.3 外部机会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医改环境良好,获得政策支持与鼓励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居民需求迫切,对签约服务认可度提升第23-24页
    3.4 外部挑战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居民就医习惯难转变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不完善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可借鉴的实践经验较少第25-26页
第四章 医联体背景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现状分析第26-47页
    4.1 服务模式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基本背景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模式转变第27-28页
    4.2 服务对象第28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居民总体情况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基于需求方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调查第30-36页
    4.3 服务主体第36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人力配置情况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基于供给方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调查第37-42页
    4.4 服务内容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服务项目内容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服务提供情况第43-47页
第五章 医联体背景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问题探讨第47-54页
    5.1 医联体作用发挥不充分第47-48页
    5.2 服务对象多样性给服务带来困难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服务对象规模大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居民对签约服务知晓率和利用度不高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居民对家庭医生有较高要求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居民的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第50-51页
    5.3 服务主体水平有待提升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人员配置欠合理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工作负担重,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第51-52页
    5.4 服务内容落实存在困难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签约服务覆盖率尚未达标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基层首诊与双向转诊服务难落地第52-54页
第六章 医联体背景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优化对策第54-59页
    6.1 建设紧密型医联体,支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第54-55页
    6.2 加强政策宣传,转变居民就医观念第55-56页
    6.3 优化家医团队配置,提升服务综合能力第56页
    6.4 完善配套政策,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第56-59页
第七章 全文小结第59-60页
    7.1 主要成果第59页
    7.2 创新点及意义第59页
    7.3 不足与展望第59-60页
参考文献第60-64页
综述第64-71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69-71页
附录第71-76页
攻读学位期间成果第76-77页
致谢第77-78页

论文共7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价值链视角的成本费用动态预算管理研究--来自化工业K公司的案例分析
下一篇:企业杠杆收购融资策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