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9-28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9-2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20-25页 |
1.2.1 可再生能源政策研究现状概述 | 第20-23页 |
1.2.2 综合资源规划研究现状 | 第23-24页 |
1.2.3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研究现状 | 第24-25页 |
1.3 研究内容和思路 | 第25-27页 |
1.4 研究的创新 | 第27-28页 |
第2章 国内外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制定和分析 | 第28-61页 |
2.1 各国能源政策对比分析 | 第28-42页 |
2.1.1 发达国家采用可再生能源政策机制的实践 | 第32页 |
2.1.2 发展中国家的政策选择和趋势 | 第32-33页 |
2.1.3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验 | 第33-37页 |
2.1.4 政策的相互作用和措施比较 | 第37-39页 |
2.1.5 政策趋势和市场结构 | 第39-41页 |
2.1.6 实践经验 | 第41-42页 |
2.2 我国可再生能源法规政策分析 | 第42-56页 |
2.2.1 国内可再生能源政策 | 第44-51页 |
2.2.2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相关规划 | 第51-52页 |
2.2.3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| 第52-56页 |
2.3 国内外政策对比分析 | 第56-59页 |
2.3.1 操作性比较 | 第56-57页 |
2.3.2 发展进程比较 | 第57-58页 |
2.3.3 竞争环境比较 | 第58-59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第3章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环境分析 | 第61-74页 |
3.1 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及发展现状 | 第61-67页 |
3.1.1 我国一次能源资源情况 | 第61-63页 |
3.1.2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| 第63-64页 |
3.1.3 我国电力生产与消费现状 | 第64-67页 |
3.2 云南省一次能源资源情况 | 第67-70页 |
3.2.1 水力资源 | 第67页 |
3.2.2 煤炭资源 | 第67-68页 |
3.2.3 燃气资源 | 第68页 |
3.2.4 风力资源 | 第68-69页 |
3.2.5 太阳能资源 | 第69-70页 |
3.2.6 生物质资源 | 第70页 |
3.3 云南省电力生产及消费现状 | 第70-71页 |
3.3.1 电力生产现状 | 第70-71页 |
3.3.2 电力消费现状 | 第71页 |
3.4 云南省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| 第71-72页 |
3.4.1 风电发展现状 | 第71-72页 |
3.4.2 光伏发电发展现状 | 第72页 |
3.4.3 生物质能发电发展现状 | 第72页 |
3.5 云南可再生能源发展环境综合分析 | 第72-73页 |
3.5.1 国家的鼓励政策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要支撑 | 第72-73页 |
3.5.2 可再生能源发展应结合水电开发情况综合考虑 | 第73页 |
3.5.3 可再生能源发展存在消纳问题 | 第73页 |
3.5.4 云南省可再生能源相关产业发展情况 | 第73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第4章 发展政策对综合资源规划的影响分析模型 | 第74-97页 |
4.1 电力模型研究:特点和方法 | 第74-75页 |
4.2 模型的提出和分析 | 第75-77页 |
4.3 模型描述 | 第77-84页 |
4.3.1 模型下标 | 第78页 |
4.3.2 决策变量 | 第78-80页 |
4.3.3 目标函数说明 | 第80-82页 |
4.3.4 模型约束 | 第82-84页 |
4.4 数据和参数 | 第84-88页 |
4.4.1 需求参数和预测 | 第84-85页 |
4.4.2 现有发电设备的特点 | 第85页 |
4.4.3 可再生能源和技术的选择 | 第85-87页 |
4.4.4 经济因素考虑 | 第87页 |
4.4.5 环境成本 | 第87-88页 |
4.4.6 成本发展趋势 | 第88页 |
4.5 可再生能源政策模拟及其影响 | 第88-91页 |
4.5.1 二氧化碳排放税 | 第89-90页 |
4.5.2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(RPS) | 第90页 |
4.5.3 二氧化硫排放上限 | 第90-91页 |
4.5.4 加强可再生能源的研发 | 第91页 |
4.6 模型求解及分析 | 第91-95页 |
4.6.1 政策约束不参与模型求解 | 第91-93页 |
4.6.2 政策约束参与模型求解 | 第93-95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95-97页 |
第5章 能源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分析 | 第97-117页 |
5.1 对常规电源的影响分析 | 第97-104页 |
5.1.1 电源结构方面的影响分析 | 第97-98页 |
5.1.2 电力电量平衡方面的影响 | 第98-102页 |
5.1.3 调峰、调频和备用方面的影响 | 第102-104页 |
5.2 对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的经营影响 | 第104-108页 |
5.2.1 对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经营影响的确定性分析 | 第105-106页 |
5.2.2 发展政策的不确定性分析 | 第106-108页 |
5.3 对电网企业经营的影响 | 第108-111页 |
5.3.1 电网公司购电成本增加 | 第108-109页 |
5.3.2 云南电网公司电价需求水平 | 第109-110页 |
5.3.3 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的不确定性分析 | 第110-111页 |
5.4 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 | 第111-115页 |
5.4.1 对电网潮流的影响 | 第111页 |
5.4.2 对暂态、频率和电压稳定运行的影响 | 第111-113页 |
5.4.3 对电网动态稳定性的影响 | 第113页 |
5.4.4 对电网设备利用率的影响 | 第113-115页 |
5.5 对需求侧的影响分析 | 第115页 |
5.5.1 对需求侧电能质量的影响 | 第115页 |
5.5.2 对需求侧可靠性的影响 | 第115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115-117页 |
第6章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市场力研究 | 第117-127页 |
6.1 可再生能源市场中的市场力问题 | 第117-118页 |
6.2 模型的提出 | 第118-122页 |
6.2.1 ND-RF模型—不可再生能源主导,可再生能源边缘 | 第118-120页 |
6.2.2 RD-NF模型—可再生能源主导企业和不可再生能源处于边缘竞争 | 第120-122页 |
6.3. 实例分析 | 第122-126页 |
6.3.1 假设 | 第122页 |
6.3.2 主要结果 | 第122-126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126-127页 |
第7章 云南可再生能源发展预测分析 | 第127-141页 |
7.1 云南省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分析 | 第127-134页 |
7.1.1 云南省电力消费需求分析 | 第127-129页 |
7.1.2 云南省供需形势分析 | 第129页 |
7.1.3 风力发电发展潜力分析 | 第129-134页 |
7.1.4 光伏发电发展潜力分析 | 第134页 |
7.2 云南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定位分析 | 第134-137页 |
7.2.1 适度有序发展可再生能源 | 第134-135页 |
7.2.2 可再生能源可作为水电的有益补充 | 第135页 |
7.2.3 在国家能源发展规划的统筹下发展可再生能源 | 第135-137页 |
7.2.4 可再生能源资源作为云南能源战略储备 | 第137页 |
7.3 云南可再生能源电源发展思路分析 | 第137-139页 |
7.3.1 协调好可再生能源电源与其他电源的发展关系 | 第137-138页 |
7.3.2 协调好可再生能源电源与电网的发展关系 | 第138-139页 |
7.3.3 协调好可再生能源电源之间的发展关系 | 第139页 |
7.4 本章小结 | 第139-141页 |
第8章 结论及展望 | 第141-147页 |
8.1 主要结论 | 第141-144页 |
8.1.1 可再生能源发展环境方面 | 第141页 |
8.1.2 综合资源规划方面 | 第141-142页 |
8.1.3 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方面 | 第142-143页 |
8.1.4 可再生能源发展技术方面 | 第143页 |
8.1.5 可再生能源发展经济方面 | 第143页 |
8.1.6 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市场力方面 | 第143页 |
8.1.7 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方面 | 第143-144页 |
8.2 建议 | 第144-146页 |
8.2.1 关于可再生能源政策方面的建议 | 第144-145页 |
8.2.2 关于云南电力消纳及可再生能源并网接入的建议 | 第145-146页 |
8.3 展望 | 第146-1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7-157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157-158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| 第158-159页 |
致谢 | 第159-161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