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6-31页 |
1.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6-19页 |
1.1.1 论文研究背景 | 第16-17页 |
1.1.2 论文研究意义 | 第17-1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9-26页 |
1.2.1 碳排放预测相关研究 | 第19-20页 |
1.2.2 低碳发展路径及情景设计相关研究 | 第20-23页 |
1.2.3 区域(产业)低碳发展相关研究 | 第23-24页 |
1.2.4 低碳评价相关研究 | 第24-25页 |
1.2.5 低碳决策支持系统相关研究 | 第25-26页 |
1.3 论文研究思路及内容 | 第26-29页 |
1.4 论文主要创新点 | 第29-31页 |
第2章 电力行业环境压力预测模型 | 第31-44页 |
2.1 LSSVM模型 | 第31-32页 |
2.2 量子和声基本理论 | 第32-35页 |
2.3 量子和声优化的LSSVM模型 | 第35-36页 |
2.4 数据拟合及预测结果分析 | 第36-43页 |
2.4.1 电力碳排放数据及网络参数设置 | 第36-38页 |
2.4.2 预测结果及比较分析 | 第38-43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3章 电力碳排放主导因素识别模型 | 第44-56页 |
3.1 本章研究思路 | 第44页 |
3.2 模型相关理论 | 第44-47页 |
3.2.1 STIRPAT模型与扩展STIRPAT模型 | 第44-45页 |
3.2.2 PLS方法 | 第45-47页 |
3.3 数据选择及数据特性分析 | 第47-49页 |
3.4 PLS拟合及变量重要性分析 | 第49-55页 |
3.4.1 PLS拟合建模分析 | 第49-51页 |
3.4.2 变量重要性分析 | 第51-54页 |
3.4.3 政策启示 | 第54-55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4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电力行业碳排放情景模拟 | 第56-77页 |
4.1 研究框架与基本思路 | 第56-57页 |
4.2 系统动力学基本理论 | 第57-58页 |
4.3 我国电力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 | 第58-76页 |
4.3.1 电力碳排放系统分析 | 第58页 |
4.3.2 系统因果图和流图建立 | 第58-66页 |
4.3.3 模型检验 | 第66页 |
4.3.4 情景模拟及分析 | 第66-75页 |
4.3.5 电力行业减排政策启示 | 第75-76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第5章 区域电力碳排放相似性与差异化分析 | 第77-95页 |
5.1 研究框架与基本思路 | 第77页 |
5.2 AP聚类原理 | 第77-78页 |
5.3 基于KAYA等式的LASPEYRES完全分解模型 | 第78-82页 |
5.4 数据来源 | 第82页 |
5.4.1 聚类指标及数据 | 第82页 |
5.4.2 分解数据 | 第82页 |
5.5 聚类结果及分析 | 第82-86页 |
5.6 分解结果及分析 | 第86-93页 |
5.6.1 绝对分解结果及分析 | 第86-88页 |
5.6.2 相对分解结果及分析 | 第88-93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93-95页 |
第6章 终端产业电力消费碳生产率分解模型 | 第95-105页 |
6.1 电力消费碳生产率含义 | 第95-96页 |
6.2 碳生产率分解模型 | 第96-97页 |
6.3 数据及分解结果分析 | 第97-103页 |
6.3.1 数据来源 | 第97-98页 |
6.3.2 分解结果及分析 | 第98-103页 |
6.4 政策启示 | 第103-104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104-105页 |
第7章 电力低碳发展综合效果评价模型及分析 | 第105-118页 |
7.1 电力低碳发展评价意义及本章研究框架 | 第105-106页 |
7.1.1 电力低碳发展评价意义 | 第105页 |
7.1.2 本章研究框架 | 第105-106页 |
7.2 电力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| 第106-107页 |
7.2.1 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| 第106页 |
7.2.2 电力低碳发展评价指标设计 | 第106-107页 |
7.3 低碳电力发展综合评价模型 | 第107-111页 |
7.3.1 BTS-AE组合权重模型 | 第107-110页 |
7.3.2 基于贴近度的密切值评价方法 | 第110-111页 |
7.4 低碳电力发展综合评价实证 | 第111-117页 |
7.4.1 评价数据 | 第111-114页 |
7.4.2 权重的确定 | 第114-115页 |
7.4.3 评价结果及分析 | 第115-117页 |
7.5 本章小结 | 第117-118页 |
第8章 电力低碳发展决策支持系统(PILCDDSS)设计 | 第118-128页 |
8.1 电力低碳发展决策支持系统开发意义与目的 | 第118页 |
8.2 系统设计功能需求分析 | 第118-121页 |
8.3 PILCDDSS系统设计 | 第121-126页 |
8.3.1 系统总体设计思想 | 第121-122页 |
8.3.2 系统功能模块组成及设计 | 第122-126页 |
8.4 本章小结 | 第126-128页 |
第9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28-130页 |
9.1 结论 | 第128-129页 |
9.2 展望 | 第129-13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0-141页 |
附录 | 第141-144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144-146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| 第146-148页 |
致谢 | 第148-150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