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大型集装箱船疲劳强度评估研究
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18页 |
1.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课题研究的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疲劳强度评估简化方法 | 第18-48页 |
2.1 概述 | 第18页 |
2.2 疲劳简化方法基本原理 | 第18页 |
2.3 BV规范疲劳强度评估简化方法 | 第18-32页 |
2.3.1 疲劳评估工况 | 第19-20页 |
2.3.2 疲劳载荷计算 | 第20-28页 |
2.3.3 应力范围计算 | 第28-31页 |
2.3.4 疲劳强度评估衡准 | 第31-32页 |
2.4 CCS规范疲劳强度评估简化方法 | 第32-38页 |
2.4.1 疲劳载荷计算 | 第32-36页 |
2.4.2 应力范围计算 | 第36-38页 |
2.4.3 疲劳强度评估衡准 | 第38页 |
2.5 简化方法实船算例 | 第38-46页 |
2.5.1 实船参数 | 第38-39页 |
2.5.2 装载工况 | 第39页 |
2.5.3 疲劳评估位置 | 第39-41页 |
2.5.4 疲劳强度评估结果 | 第41-45页 |
2.5.5 疲劳评估结果分析 | 第45-46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46-48页 |
第3章 疲劳强度评估谱分析法 | 第48-70页 |
3.1 概述 | 第48页 |
3.2 疲劳评估谱分析法原理 | 第48-53页 |
3.2.1 应力的响应谱 | 第49-50页 |
3.2.2 应力范围短期分布 | 第50-51页 |
3.2.3 应力范围长期分布 | 第51页 |
3.2.4 疲劳累积损伤度和疲劳寿命 | 第51-53页 |
3.3 疲劳评估谱分析法算例 | 第53-69页 |
3.3.1 超大型集装箱船有限元建模 | 第53-56页 |
3.3.2 疲劳评估热点位置 | 第56-61页 |
3.3.3 波浪载荷计算 | 第61-62页 |
3.3.4 PCL语言自动加载技术 | 第62-64页 |
3.3.5 热点应力插值 | 第64-65页 |
3.3.6 热点应力传递函数 | 第65-67页 |
3.3.7 S-N曲线的选取 | 第67页 |
3.3.8 疲劳损伤度和疲劳寿命计算 | 第67-69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第4章 疲劳强度评估设计波法 | 第70-88页 |
4.1 概述 | 第70页 |
4.2 疲劳评估设计波法原理 | 第70-76页 |
4.2.1 设计波基本概念 | 第70-71页 |
4.2.2 控制载荷参数 | 第71-72页 |
4.2.3 设计波系统 | 第72-74页 |
4.2.4 疲劳累积损伤计算 | 第74-76页 |
4.3 疲劳评估设计波法算例 | 第76-82页 |
4.3.1 控制载荷参数的确定 | 第76页 |
4.3.2 设计波系统的确定 | 第76-80页 |
4.3.3 设计波疲劳损伤度和疲劳寿命 | 第80-82页 |
4.4 设计波法和谱分析法对比 | 第82-85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85-88页 |
第5章 疲劳累积损伤相关参数研究 | 第88-98页 |
5.1 概述 | 第88页 |
5.2 疲劳累积损伤度原理 | 第88-89页 |
5.3 疲劳损伤相关参数对疲劳损伤度的影响 | 第89-92页 |
5.4 各规范Weibull形状参数h对比 | 第92-97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97-98页 |
结论 | 第98-10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0-104页 |
附录 | 第104-11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112-114页 |
致谢 | 第11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