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8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符号说明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30页 |
1.1 引言 | 第12-13页 |
1.2 荧光探针的结构及识别机理 | 第13-21页 |
1.2.1 光诱导电子转移(PET)机理 | 第13-16页 |
1.2.2 分子内电荷转移(ICT)机理 | 第16-17页 |
1.2.3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(FRET)机理 | 第17-19页 |
1.2.4 跨键能量转移(TBET)机理 | 第19-20页 |
1.2.5 荧光探针的其他识别机理 | 第20-21页 |
1.3 以常见荧光团为母体的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| 第21-30页 |
1.3.1 以香豆素荧光团为母体的荧光探针 | 第21-22页 |
1.3.2 以氧杂蒽类荧光团为母体的荧光探针 | 第22-24页 |
1.3.3 以BODIPY荧光团为母体的荧光探针 | 第24-25页 |
1.3.4 以1,8-萘酰亚胺荧光团为母体的荧光探针 | 第25-26页 |
1.3.5 以丹磺酰荧光团为母体的荧光探针 | 第26-27页 |
1.3.6 以花菁荧光团为母体的近红外发射荧光探针 | 第27-30页 |
第二章 基于香豆素-部花菁的H_2S比率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| 第30-52页 |
2.1 引言 | 第30-33页 |
2.2 主要仪器和试剂 | 第33页 |
2.3 实验部分 | 第33-38页 |
2.3.1 探针分子CPC及中间产物的合成 | 第34-36页 |
2.3.2 探针CPC与H_2S反应机理验证 | 第36-37页 |
2.3.3 紫外和荧光测试 | 第37页 |
2.3.4 细胞培养与成像 | 第37-38页 |
2.4 结果与讨论 | 第38-51页 |
2.4.1 探针CPC的设计及合成 | 第38页 |
2.4.2 探针CPC的光谱性质 | 第38-47页 |
2.4.3 探针CPC在HeLa细胞内的荧光成像 | 第47-51页 |
2.4.4 探针CPC的细胞毒性实验 | 第51页 |
2.5 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三章 总结论 | 第52-53页 |
附录 | 第53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3页 |
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3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