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水路运输论文--船舶工程论文--船舶机械论文--船舶动力装置论文--内燃机动力装置论文--柴油机论文

高压微喷柴油喷雾混合特性研究及试验台设计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1章 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1.1 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发展趋势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船舶柴油机发展现状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第10-11页
    1.2 高压共轨系统喷雾混合特性研究的意义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高压共轨燃油喷雾混合特性研究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燃油喷雾混合特性研究的难点第14-15页
    1.3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15-16页
第2章 燃油喷雾混合过程数值模拟及方法第16-28页
    2.1 控制模型建模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模型介绍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模型假设条件第17页
    2.2 模型计算方法第17-19页
    2.3 模型优化与改进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当量比计算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卷吸率计算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喷雾贯穿距计算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供油率计算第21-22页
    2.4 程序设计第22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主程序设计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供油率计算子程序设计第25-27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7-28页
第3章 喷雾过程计算及结果分析第28-44页
    3.1 微喷喷雾计算输入量第28-29页
    3.2 喷油率对喷雾混合特性的影响第2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1600bar压力下喷油率对喷雾混合特性的影响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3000bar压力下喷油率对喷雾混合特性的影响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不同喷射压力对喷雾混合特性的影响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喷油率变化率对喷雾混合特性的影响第37-41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41-44页
第4章 可视化定容弹系统性能优化第44-60页
    4.1 定容弹的结构特征和系统组成第44-45页
    4.2 定容弹性能测试第45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试验方案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实施试验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47-51页
    4.3 性能优化设计第51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石英视窗厚度设计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垫圈的选择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密封盖改进设计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密封螺栓设计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定容弹有限元分析第56-58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8-60页
第5章 高压共轨可视化试验台设计第60-80页
    5.1 可视化试验台器材参数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DFP5.1油泵参数及需求第60-61页
    5.2 高压共轨可视化试验台总体设计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总体设计方案第62页
    5.3 纹影系统构建第62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纹影法基本原理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纹影系统总体设计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纹影系统部件选择与调试第65-68页
    5.4 高压共轨系统的构建第68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驱动系统设计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油路设计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喷油器安装座设计第73-78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78-80页
总结与展望第80-82页
    全文总结第80页
    工作展望第80-82页
参考文献第82-86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6-87页
致谢第87-88页
附录第88-95页
    附录A 喷油器安装座设计图纸第88-89页
    附录B 高压油泵安装座设计图纸第89-93页
    附录C 高压油泵滑油套设计图纸第93-94页
    附录D 高压油泵法兰盘设计图纸第94-95页

论文共9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千吨级公务执法船防碰撞安全可靠性分析设计
下一篇:基于系统辨识的船舶运动响应与海浪反演技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