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心理学论文--发展心理学(人类心理学)论文--男性心理学论文

男性青年服刑人员职业生涯团体辅导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 前言第11-12页
2 文献综述第12-27页
    2.1 生涯、生涯规划及生涯辅导概念界定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生涯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生涯规划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生涯辅导第13-14页
    2.2 生涯辅导的相关理论述评第14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霍兰德的生涯类型论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Roe的人格论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舒伯的生涯发展论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Krumboltz的社会学习理论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凯利的生涯建构系统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Gelatt的决策模式说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Tiedeman的决策历程说第22-23页
    2.3 生涯辅导研究新进展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叙事取向的生涯辅导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团体生涯辅导方面的研究报告第24-27页
3 研究意义与问题提出第27-28页
    3.1 研究意义第27页
    3.2 问题提出第27-28页
4 研究总体设计第28-30页
    4.1 概念界定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男性青年服刑人员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生涯成熟度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团体辅导第28页
    4.2 研究目的第28页
    4.3 研究假设第28-29页
    4.4 研究过程第29-30页
5 研究一第30-33页
    5.1 研究目的第30页
    5.2 研究方法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访谈工具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访谈对象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研究程序第30页
    5.3 研究结果第30-33页
6 研究二第33-37页
    6.1 研究目的第33页
    6.2 研究方法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工具设计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被试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研究程序第33-34页
    6.3 研究结果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项目筛选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因子命名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正式问卷的信度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服刑人员生涯成熟度的总体情况第36-37页
7 研究三第37-63页
    7.1 研究目的第37页
    7.2 研究方法第37-52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工具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被试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7.2.3 团体辅导过程及分析第40-52页
    7.3 研究结果第52-63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A组和B组前测差异分析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A组和B组后测差异分析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7.3.3 组员在团辅前后的分数变化差异分析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7.3.4 生涯成熟度与自我同一性地位、职业探索状况、物欲心理的相关分析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7.3.5 团辅课程评价分析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7.3.6 团辅成员反馈的质性材料分析第57-63页
8 讨论与结论第63-66页
    8.1 总讨论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8.1.1 男性青年服刑人员职业生涯特征分析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8.1.2 男性服刑人员职业生涯成熟度与职业探索状况的关系分析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8.1.3 男性服刑人员职业生涯成熟度与自我同一性地位的关系分析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8.1.4 男性服刑人员职业生涯成熟度与物欲心理的关系分析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8.1.5 团体辅导的课程评价结果分析第65页
    8.2 结论第65-66页
9 创新与不足第66-67页
    9.1 创新第66页
    9.2 不足第66-67页
参考文献第67-71页
附录第71-77页
致谢第77页

论文共7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人际情绪调节能力对大学生恋爱质量的影响
下一篇:大学生心理污名与防御机制的关系: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