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引言 | 第10-12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18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 | 第12-14页 |
1.1.1 掌握正确的科学概念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至关重要 | 第12页 |
1.1.2 迷思概念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| 第12-13页 |
1.1.3 教师掌握学生拥有的迷思概念适应学生的认知与学习过程 | 第13页 |
1.1.4 应用传统问卷探查迷思概念存在的问题 | 第13-14页 |
1.2 探查迷思概念的研究意义 | 第14-16页 |
1.2.1 有利于学生形成生物知识框架体系,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| 第14-15页 |
1.2.2 有利于教师完善教学策略,帮助学生形成并掌握科学概念 | 第15页 |
1.2.3 有利于学生消除厌学情绪,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| 第15-16页 |
1.3 运用用三段式测量问卷的意义 | 第16-18页 |
1.3.1 形式简单,可大规模实施 | 第16页 |
1.3.2 便于短时间操作 | 第16页 |
1.3.3 题目结构简单,方便结果统计 | 第16-17页 |
1.3.4 避免教师过度评估学生的认知层次与迷思概念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8-32页 |
2.1 相关概念梳理 | 第18-19页 |
2.1.1 概念 | 第18页 |
2.1.2 科学概念 | 第18页 |
2.1.3 前概念 | 第18-19页 |
2.1.4 迷思概念 | 第19页 |
2.2 迷思概念产生的原因 | 第19-23页 |
2.2.1 学生自身的个人因素 | 第20-21页 |
2.2.2 社会文化因素 | 第21-22页 |
2.2.3 教师与教科书因素 | 第22-23页 |
2.3 迷思概念的特性 | 第23-24页 |
2.3.1 不仅具有普遍性,也具有独特性 | 第23页 |
2.3.2 不仅具有稳定性,也具有发展性 | 第23页 |
2.3.3 不仅具有一致性,也具有异质性 | 第23-24页 |
2.4 迷思概念的研究方法 | 第24-29页 |
2.4.1 揭示迷思概念的研究方法 | 第24-27页 |
2.4.2 揭示和转变迷思概念的研究方法 | 第27-29页 |
2.5 三段式测量问卷与常规测量问卷的区别与联系 | 第29-32页 |
2.5.1 基本结构 | 第30页 |
2.5.2 结果统计 | 第30-32页 |
第3章 研究设计 | 第32-36页 |
3.1 概念界定 | 第32-33页 |
3.1.1 迷思概念 | 第32页 |
3.1.2 三段式测量问卷 | 第32-33页 |
3.2 研究内容 | 第33页 |
3.3 研究方法 | 第33-35页 |
3.3.1 文献研究法 | 第33-34页 |
3.3.2 访谈法 | 第34页 |
3.3.3 问卷调查法 | 第34-35页 |
3.4 研究框架 | 第35-36页 |
第4章 三段式测量问卷的编制 | 第36-48页 |
4.1 三段式测量问卷的编制原则 | 第36-38页 |
4.1.1 概念的选择应具有针对性和全面性 | 第36-37页 |
4.1.2 第二段中理由选项应具有简洁性和多样性 | 第37页 |
4.1.3 保证每道题目测量的概念具有独立性 | 第37-38页 |
4.2 三段式测量问卷的编制流程 | 第38-48页 |
4.2.1 界定内容 | 第38-40页 |
4.2.2 绘制概念图 | 第40-43页 |
4.2.3 设计半开放式问卷——收集理由选项 | 第43-44页 |
4.2.4 三段式测量问卷中题目的组装 | 第44-45页 |
4.2.5 三段式测量问卷的试测与信度检验 | 第45-46页 |
4.2.6 生物教育学专家审阅定稿 | 第46-48页 |
第5章 三段式测量问卷的特点与运用方法 | 第48-54页 |
5.1 三段式测量问卷的特点 | 第48-49页 |
5.1.1 诊断概念为主,评价为辅 | 第48页 |
5.1.2 辅助备课为主,检测学习为辅 | 第48页 |
5.1.3 掌握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深度为主,了解学生答案的对错为辅 | 第48-49页 |
5.2 问卷的运用方法 | 第49-54页 |
5.2.1 半开放式问卷的运用方法 | 第49-50页 |
5.2.2 三段式测量问卷的运用方法 | 第50-54页 |
第6章 三段式测量问卷的运用与结果分析 | 第54-72页 |
6.1 施测对象 | 第54页 |
6.2 三段式测量问卷的回收率 | 第54-55页 |
6.3 施测结果 | 第55-59页 |
6.4 结果分析 | 第59-72页 |
6.4.1 高一高二年级学生的迷思概念的统计分析 | 第59-61页 |
6.4.2 不同性别的高中生拥有的迷思概念的统计分析 | 第61-62页 |
6.4.3 迷思概念的类别 | 第62-64页 |
6.4.4 迷思概念形成的原因分析 | 第64-66页 |
6.4.5 学生的认知水平呈现分析 | 第66-68页 |
6.4.6 对教师教学影响的分析 | 第68-72页 |
第7章 研究结论 | 第72-74页 |
(1) 三段式测量问卷的编制过程 | 第72页 |
(2) 应用三段式测量问卷的特点 | 第72页 |
(3) 四个主题中学生拥有的迷思概念 | 第72-73页 |
(4) 迷思概念的类别 | 第73页 |
(5) 迷思概念的形成原因 | 第73-74页 |
第8章 反思与教学建议 | 第74-80页 |
8.1 三段式测量问卷编制中的问题分析 | 第74-75页 |
8.1.1 第二段中设置的理由选项覆盖面不全 | 第74-75页 |
8.1.2 设置第二段的理由选项的难度不好控制 | 第75页 |
8.1.3 第一段与第二段的完美配合不好掌握 | 第75页 |
8.2 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| 第75-80页 |
8.2.1 教师增强研究意识与技能 | 第76页 |
8.2.2 有针对性地采用变式教学法 | 第76页 |
8.2.3 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,鼓励学生自己构建概念图 | 第76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4页 |
附录 | 第84-106页 |
致谢 | 第106-10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| 第10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