娄底市电子政务建设发展对策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、目的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内容、方法及论文结构 | 第12-13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9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6-19页 |
第2章 电子政务的理论基础 | 第19-25页 |
2.1 电子政务 | 第19-22页 |
2.1.1 电子政务的概念及模式 | 第19-20页 |
2.1.2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区别 | 第20-21页 |
2.1.3 电子政务的作用 | 第21-22页 |
2.2 公共服务 | 第22-25页 |
2.2.1 公共服务的概念 | 第22-23页 |
2.2.2 公共服务的特点 | 第23页 |
2.2.3 公共服务的分类 | 第23-25页 |
第3章 娄底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25-41页 |
3.1 发展现状 | 第25-28页 |
3.1.1 建设思想、原则及目标 | 第25-26页 |
3.1.2 架构组成 | 第26-27页 |
3.1.3 取得的成绩 | 第27-28页 |
3.2 存在的问题 | 第28-34页 |
3.2.1 政府部门各自为政 | 第28-29页 |
3.2.2 部门间信息不畅 | 第29页 |
3.2.3 信息化技术能力薄弱 | 第29页 |
3.2.4 内容更新不及时 | 第29-30页 |
3.2.5 信息发布不准确 | 第30页 |
3.2.6 交流互动不回应 | 第30-31页 |
3.2.7 服务信息不实用 | 第31-33页 |
3.2.8 忽视信息安全管理 | 第33-34页 |
3.3 原因分析 | 第34-41页 |
3.3.1 缺少统筹规划 | 第34-35页 |
3.3.2 政府组织体制陈旧 | 第35页 |
3.3.3 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| 第35-36页 |
3.3.4 政务流程复杂且效率低 | 第36-37页 |
3.3.5 思想上不重视电子政务 | 第37-38页 |
3.3.6 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| 第38页 |
3.3.7 政府以管为主忽视服务 | 第38-39页 |
3.3.8 安全管理机制不规范 | 第39-41页 |
第4章 娄底市电子政务发展的解决对策 | 第41-56页 |
4.1 全局统筹规划 | 第41-42页 |
4.1.1 顶层设计 | 第41页 |
4.1.2 统一规划与标准 | 第41-42页 |
4.1.3 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 | 第42页 |
4.2 重构政府组织结构 | 第42-45页 |
4.2.1 纵向结构扁平化 | 第42-45页 |
4.2.2 横向结构整合化 | 第45页 |
4.3 提高人员素质 | 第45-46页 |
4.3.1 提高内部人员素质 | 第45-46页 |
4.3.2 借助外部人才力量 | 第46页 |
4.4 政务流程再造 | 第46-50页 |
4.4.1 政务流程再造的内容 | 第47-48页 |
4.4.2 政务流程再造的过程 | 第48-50页 |
4.5 提高电子政务的思想认识 | 第50-51页 |
4.5.1 主动面对,领导负责 | 第51页 |
4.5.2 加强整体意识 | 第51页 |
4.6 科学合理的考核与评价 | 第51-52页 |
4.6.1 完善考核机制 | 第51-52页 |
4.6.2 引入公众评价 | 第52页 |
4.7 转变政府管理方式 | 第52-55页 |
4.7.1 由管制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 | 第52-54页 |
4.7.2 以公众需求为中心 | 第54-55页 |
4.8 完善安全管理体制 | 第55-56页 |
4.8.1 建立健全安全防护及其监管体系 | 第55页 |
4.8.2 采用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 | 第55-56页 |
第5章 实施方案的保障条件 | 第56-60页 |
5.1 组织条件 | 第56-57页 |
5.1.1 确立组织领导机构 | 第56页 |
5.1.2 建立专家顾问组 | 第56页 |
5.1.3 成立专业行业协会 | 第56-57页 |
5.2 资源条件 | 第57-58页 |
5.2.1 人力资源 | 第57页 |
5.2.2 物力资源 | 第57-58页 |
5.2.3 财力资源 | 第58页 |
5.3 政策条件 | 第58-60页 |
5.3.1 国家法规政策及标准的落实 | 第58-59页 |
5.3.2 地方性法规的制定 | 第59页 |
5.3.3 产业政策 | 第59-60页 |
结论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4页 |
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