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1.1 我国事业单位现状 | 第13页 |
1.1.2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建立 | 第13-14页 |
1.1.3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| 第14页 |
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4-15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5页 |
1.3 研究现状 | 第15-18页 |
1.3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8页 |
1.3.2 国外研究成果 | 第18页 |
1.4 研究内容、方案和目标 | 第18-21页 |
1.4.1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| 第18-19页 |
1.4.2 研究方案的分析、选择 | 第19页 |
1.4.3 研究目标 | 第19页 |
1.4.4 研究内容 | 第19-21页 |
第2章 绩效考核的相关理论 | 第21-29页 |
2.1 绩效的相关概念 | 第21-22页 |
2.1.1 绩效 | 第21页 |
2.1.2 绩效管理 | 第21页 |
2.1.3 绩效考核 | 第21-22页 |
2.2 绩效管理相关理论 | 第22-24页 |
2.2.1 控制理论 | 第22页 |
2.2.2 系统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2.3 制度变迁理论 | 第23-24页 |
2.3 绩效考核的方法 | 第24-25页 |
2.3.1 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 | 第24页 |
2.3.2 平衡计分卡法 | 第24-25页 |
2.3.3 标杆管理考核法 | 第25页 |
2.3.4 360 度考核法 | 第25页 |
2.4 绩效考核的种类 | 第25-26页 |
2.4.1 定期考核和不定期考核 | 第25-26页 |
2.4.2 特征导向型考核、行为导向型考核和结果导向型考核 | 第26页 |
2.4.3 客观考核和主观考核 | 第26页 |
2.5 绩效考核的原则 | 第26-28页 |
2.5.1 公平原则 | 第26页 |
2.5.2 严格原则 | 第26页 |
2.5.3 直接上级考核原则 | 第26-27页 |
2.5.4 结果公开原则 | 第27页 |
2.5.5 结合奖惩原则 | 第27页 |
2.5.6 客观考核原则 | 第27页 |
2.5.7 反馈原则 | 第27页 |
2.5.8 差别原则 | 第27-28页 |
2.6 绩效考核的作用 | 第28-29页 |
2.6.1 绩效考核是选贤任能的依据 | 第28页 |
2.6.2 绩效考核是激励员工的手段 | 第28页 |
2.6.3 绩效考核是职工培训的依据 | 第28页 |
2.6.4 绩效考核是薪酬分配的依据 | 第28页 |
2.6.5 绩效考核是公平竞争的前提 | 第28-29页 |
第3章 D研究所考核制度现状 | 第29-35页 |
3.1 D研究所基本情况介绍 | 第29-30页 |
3.1.1 D研究所基本情况 | 第29页 |
3.1.2 D研究所历史沿革及人员构成 | 第29-30页 |
3.2 研究所绩效考核制度的现状 | 第30-31页 |
3.3 D研究所绩效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31-32页 |
3.3.1 单位职工对绩效考核的重视程度不高 | 第31页 |
3.3.2 考核过程亟待改进 | 第31-32页 |
3.3.3 绩效考核的目的未与研究所的发展目标相结合 | 第32页 |
3.3.4 缺乏考核配套措施,绩效改进意识不强 | 第32页 |
3.4 D研究所绩效考核问题存在的原因 | 第32-35页 |
3.4.1 未充分认识到绩效考核的价值 | 第32-33页 |
3.4.2 考核制度未能与时俱进 | 第33页 |
3.4.3 职工对研究所发展目标重视程度不高 | 第33-34页 |
3.4.4 缺乏相关配套措施 | 第34-35页 |
第4章 完善研究所绩效考核的对策 | 第35-50页 |
4.1 D研究所绩效考核办法修订的目的 | 第35页 |
4.1.1 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| 第35页 |
4.1.2 实现研究所组织目标 | 第35页 |
4.2 D研究所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的原则 | 第35-36页 |
4.2.1 分类管理、突出一线 | 第35-36页 |
4.2.2 注重实绩、兼顾公平 | 第36页 |
4.2.3 注重量化、突出业绩 | 第36页 |
4.3 D研究所考核方法的选择 | 第36-37页 |
4.3.1 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方法 | 第36-37页 |
4.3.2 管理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采用360度考核法 | 第37页 |
4.4 专业技术人员关键绩效考核指标的建立 | 第37-45页 |
4.4.1 选择关键绩效指标 | 第37页 |
4.4.2 关键绩效指标的确认 | 第37-38页 |
4.4.3 考核体系 | 第38页 |
4.4.4 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计算方法 | 第38-45页 |
4.5 管理及工勤技能岗位考核指标的建立 | 第45-50页 |
4.5.1 选择360度考核法 | 第45-46页 |
4.5.2 确定考核维度 | 第46页 |
4.5.3 考核体系 | 第46页 |
4.5.4 管理岗位人员绩效评分标准 | 第46-48页 |
4.5.5 工勤技能岗位人员绩效评分标准 | 第48-50页 |
第5章 优化研究所绩效考核操作程序 | 第50-55页 |
5.1 实施新绩效考核办法需做准备工作 | 第50-51页 |
5.1.1 人事部门职工 | 第50页 |
5.1.2 组织绩效考核的工作人员 | 第50页 |
5.1.3 部门负责人 | 第50-51页 |
5.2 优化D研究所的考核程序 | 第51-52页 |
5.2.1 填写绩效考核表 | 第51页 |
5.2.2 测评、评分和审核 | 第51页 |
5.2.3 确定考核等次 | 第51-52页 |
5.3 注重绩效反馈环节 | 第52页 |
5.4 考核结果的应用 | 第52-53页 |
5.4.1 敦促职工完善职业技能 | 第52页 |
5.4.2 为选贤任能提供依据 | 第52页 |
5.4.3 为绩效奖金的分配提供依据 | 第52-53页 |
5.5 制定以绩效考核为基础的薪酬制度 | 第53-54页 |
5.6 建立研究所绩效考核文化 | 第54页 |
5.7 D研究所绩效考核办法实施成果 | 第54-55页 |
结论 | 第55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附录 | 第59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