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 导论 | 第8-11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1.3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9-11页 |
1.4 创新点 | 第11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1-15页 |
2.1 有关新三板方面的文献综述 | 第11-13页 |
2.2 有关审计风险方面的文献综述 | 第13-14页 |
2.3 文献评述 | 第14-15页 |
3 审计风险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15-18页 |
3.1 审计风险的含义 | 第15页 |
3.2 审计风险的特点 | 第15-17页 |
3.3 审计风险模型 | 第17页 |
3.4 委托代理理论 | 第17-18页 |
4 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| 第18-26页 |
4.1 新三板市场的含义 | 第18-19页 |
4.2 外部环境因素 | 第19-21页 |
4.2.1 行业环境 | 第19-20页 |
4.2.2 监管环境 | 第20-21页 |
4.3 制度设计因素 | 第21-23页 |
4.3.1 宽松的挂牌制度 | 第21页 |
4.3.2 特有的分层制度和做市商制度 | 第21-23页 |
4.4 内部控制因素 | 第23-25页 |
4.4.1 股权集中问题 | 第23-24页 |
4.4.2 关联方交易问题 | 第24-25页 |
4.5 客户经营因素 | 第25页 |
4.6 会计核算问题 | 第25-26页 |
5 新三板挂牌企业审计中的检查风险 | 第26-29页 |
5.1 对新三板挂牌企业的业务和内部控制缺乏了解 | 第26-27页 |
5.2 对新三板的审计经验不足 | 第27-28页 |
5.3 职业道德因素 | 第28页 |
5.4 审计资源调配不足 | 第28-29页 |
6.案例分析及启示 | 第29-41页 |
6.1 案例背景 | 第29-30页 |
6.2 行业环境因素 | 第30-33页 |
6.2.1 生物资产的特有风险 | 第30-32页 |
6.2.2 参仙源公司与野山参 | 第32-33页 |
6.3 内部控制因素 | 第33-37页 |
6.3.1 股权集中度较高 | 第33-34页 |
6.3.2 关联方问题 | 第34-36页 |
6.3.3 组织建设欠缺 | 第36-37页 |
6.4 会计核算因素 | 第37-39页 |
6.5 客户经营因素 | 第39-40页 |
6.6 审计业务中的检查风险 | 第40-41页 |
7 对策建议与展望 | 第41-47页 |
7.1 针对外部因素 | 第41-43页 |
7.1.1 统一信息披露规则,完善监管模式 | 第41页 |
7.1.2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,发挥中小投资者的监督作用 | 第41-42页 |
7.1.3 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| 第42-43页 |
7.2 审计人员的应对 | 第43-45页 |
7.2.1 鼓励和支持事务所兼并重组和做强做优做大 | 第43-44页 |
7.2.2 加强会计师事务所人才队伍建设 | 第44页 |
7.2.3 时刻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和风险防范意识 | 第44页 |
7.2.4 积极利用外部专家、应用新型审计技术与方法 | 第44-45页 |
7.2.5 购买职业责任保险和建立风险储备基金 | 第45页 |
7.3 展望 | 第45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1页 |
后记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