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课堂活动教学提升初中生品德素养的途径研究--初中思想品德课为例
| 摘要 | 第4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引言 | 第11-18页 |
| (一)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1、问题的提出 | 第11页 |
| 2、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(二)研究综述 | 第12-16页 |
| 1、活动教学研究综述 | 第12-15页 |
| 2、品德素养研究综述 | 第15-16页 |
| (三)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| 第16-17页 |
| 1、研究目标 | 第16-17页 |
| 2、研究思路 | 第17页 |
| 3、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| (四)本课题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| 第17-18页 |
| 一、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| 第18-21页 |
| (一)核心概念界定 | 第18-19页 |
| 1、思品课堂活动教学 | 第18页 |
| 2、品德素养 | 第18-19页 |
| (二)理论依据和思想资源 | 第19-21页 |
| 1.理论依据 | 第19页 |
| 2、思想资源 | 第19-21页 |
| 二、课堂活动教学提升品德素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21-26页 |
| (一)课堂活动提升品德素养的问卷调查 | 第21-22页 |
| 1、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开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| 第21-22页 |
| (二)初中生品德素养现状的调查与访谈记录 | 第22-23页 |
| 1、价值观错位,爱国意识淡薄。 | 第23页 |
| 2、行为习惯差,知行脱节严重。 | 第23页 |
| 3、缺乏责任感和担当意识。 | 第23页 |
| (二)课堂活动提升品德素养存在的问题 | 第23-26页 |
| 1、活动目的不明确,重知识轻情感。 | 第23-24页 |
| 2、情境创设不合理,脱离生活实际。 | 第24页 |
| 3、学生参与度不够,重个别轻群体。 | 第24页 |
| 4、评价与反馈不足,欠导向缺激励。 | 第24-26页 |
| 三、影响课堂活动教学提升初中生品德素养的因素 | 第26-29页 |
| (一)环境因素 | 第26页 |
| 1、课堂环境 | 第26页 |
| 2、学校社会环境 | 第26页 |
| (二)教师因素 | 第26-27页 |
| 1、教师观念滞后,跟不上时代的步伐。 | 第26-27页 |
| 2、教师能力不足,跟不上改革的节奏。 | 第27页 |
| (三)学生因素 | 第27-29页 |
| 1、学生积极性不高,学科兴趣不浓。 | 第27-28页 |
| 2、学生个体差异大,认知水平不同。 | 第28-29页 |
| 四、课堂活动教学提升初中生品德素养途径 | 第29-42页 |
| (一)课堂活动提升初中生品德素养原则 | 第29-30页 |
| 1、正确引导,主体觉醒原则。 | 第29页 |
| 2、躬先表率,教师示范原则。 | 第29页 |
| 3、个性培养,因材施教原则。 | 第29-30页 |
| (二)课堂活动教学,提升初中生品德素养的路径 | 第30-42页 |
| 1、通过课堂辩论活动,价值引领深化认知。 | 第30-34页 |
| 2、通过游戏教学活动,团队合作提升素养。 | 第34-35页 |
| 3、通过小品表演活动,社会适应提高技能。 | 第35-38页 |
| 4、通过故事讲述活动,亲情体悟丰富情感 | 第38-39页 |
| 5、通过法庭模拟活动,法制案例增强意识。 | 第39-42页 |
| 结语 | 第42-4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3-46页 |
| 附录一 | 第46-48页 |
| 附录二 | 第48-49页 |
| 附录三 | 第49-50页 |
| 附录四 | 第50-51页 |
| 致谢 | 第51-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