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--环境生物学论文--环境微生物学论文

铜绿假单胞菌PAO1群体感应监管机制初探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7页
1 绪论第10-18页
    1.1 细菌的群体感应第10-11页
    1.2 群体感应稳定及机制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群体感应合作与欺骗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群体感应欺骗控制机制第12-14页
    1.3 微生物群体感监管系统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微生物群体感应监管系统的发现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环境因子对氰化氢分泌的影响第14-16页
    1.4 论文研究内容第16-18页
2 ROS在群体感应监管中的双重功能第18-35页
    2.1 前言第18-19页
    2.2 材料与方法第19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仪器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验材料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培养基配置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试剂准备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试验处理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数据处理第26-27页
    2.3 结果第27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合作者具有更高的ROS耐受及抗氧化能力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ROS在群体感应监管中的欺骗者控制作用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ROS在群体感应监管中的信号作用第31-34页
    2.4 小结第34-35页
3 群体感应合作者监管过程中的自保护第35-51页
    3.1 前言第35-36页
    3.2 材料与方法第36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材料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验仪器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培养基配置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试剂准备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试验处理第38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数据处理第43页
    3.3 结果第43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监管过程中氰化氢耐受基因筛选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cioA基因敲除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CioA在群体感应监管过程中作用确定第48-50页
    3.4 小结第50-51页
4 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监管对外源铵的响应及机制第51-63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51页
    4.2 材料与方法第51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仪器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实验材料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培养基配置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试剂准备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试验处理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数据处理第56页
    4.3 结果第56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外源铵的存在影响群体感应稳定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外源铵可增强合作者RhlIR系统的表达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外源铵可促进氰化氢产生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外源铵可促进甘氨酸转化为氰化氢第60-61页
    4.4 小结第61-63页
5 结论第63-65页
    5.1 研究结论第63-64页
    5.2 创新点第64页
    5.3 展望第64-65页
参考文献第65-74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74-76页
致谢第76-77页

论文共7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参与DNA损伤应答的1ncRNA筛选及lncRNA0163在应答DNA损伤中的作用研究
下一篇:EE2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在植物—微生物联合修复污染土壤中的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