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

EE2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在植物—微生物联合修复污染土壤中的应用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7页
第1章 引言第11-19页
    1.1.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概述第11-12页
    1.2. 17α-乙炔雌二醇(EE2)的污染现状及其危害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. EE2的污染现状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. EE2的性质与危害第12-14页
    1.3. 环境中EE2的修复技术研究现状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. 物理修复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. 化学修复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. 生物修复第15-18页
    1.4.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和内容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.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.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8-19页
第2章 EE2降解菌的筛选与鉴定第19-34页
    2.1. 材料与仪器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. 主要材料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. 培养基配方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. 主要仪器第19-20页
    2.2. 实验方法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. 降解菌的筛选、分离与纯化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. 降解菌的鉴定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. EE2含量的测定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. 降解菌培养条件优化实验第22-23页
    2.3. 结果与讨论第23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. 降解菌的筛选及鉴定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. 降解菌的生长EE2的降解曲线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. 降解菌条件优化实验第25-33页
    2.4. 小结第33-34页
第3章 微生物-植物联合修复EE2污染土壤第34-44页
    3.1. 实验材料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. 试剂和设备第34-35页
    3.2. 实验方法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. 供试土壤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. 实验处理设置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. 菌悬液添加方法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. 植物培养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. 植物生物量测定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. 植物中EE2的测定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. 土壤中EE2的测定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8. EE2液相测定方法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9. 统计与分析方法第37页
    3.3.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37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. 植物的生物量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. 土壤中EE2含量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. 植物中EE2含量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. 植物的转运系数(TF)、富集系数(BCF)、提取效率及土壤中EE2去除率第42-43页
    3.4. 结论第43-44页
第4章 重金属Cd对黑麦草-Hyphomicrobium sp. GHH联合修复EE2污染土壤的影响第44-57页
    4.1. 实验材料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. 试剂和设备第44-45页
    4.2. 实验方法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. 实验土壤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. 实验处理设置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. 菌悬液添加方法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. 植物培养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. 植物生物量测定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. 植物中EE2的测定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7. 土壤中EE2的测定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8. EE2液相测定方法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9. Cd的测定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0. 土壤中脲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的测定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1. 统计与分析方法第47-48页
    4.3.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48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. 植物的生物量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. 植物EE2和Cd含量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. 植物对土壤中EE2和Cd去除效率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. 土壤中酶活和微生物量碳第54-56页
    4.4. 结论第56-57页
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7-59页
    5.1. 结论第57页
    5.2. 研究展望第57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6页
致谢第66-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铜绿假单胞菌PAO1群体感应监管机制初探
下一篇:多通道的单光子输运和路由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