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、德育论文

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、特点及引导方法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文献综述第8-16页
第1章 引言第16-20页
    1.1 问题的提出第16页
    1.2 研究的意义第16-18页
    1.3 研究的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重点、难点及创新点第19-20页
第2章 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涵义第20-24页
    2.1 新时期的涵义第20页
    2.2 青少年的涵义第20-21页
    2.3 思想道德教育的涵义第21-24页
第3章 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第24-34页
    3.1 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世界观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人生观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价值观第26-27页
    3.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社会主义荣辱观第30-31页
    3.3 伦理道德观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社会主义道德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公民道德第32-34页
第4章 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第34-42页
    4.1 思想道德教育队伍的专业性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专门从事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人数增多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从事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人员的素质普遍提高第34-35页
    4.2 思想道德教育对象的复杂性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青少年这一群体的年龄跨度大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参差不齐第36-37页
    4.3 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全面性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日益寓德于教、学科渗透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日益适应形势、贴进生活第38-39页
    4.4 思想道德教育载体的多样性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传统的传播载体依然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现代传播载体广泛运用,其功能和作用进一步凸显第40-42页
第5章 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引导方法第42-54页
    5.1 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,实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系统性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对青少年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第43-44页
    5.2 以社会实践为桥梁,实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反馈的实效性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加强社会主义服务制度建设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第46-47页
    5.3 以家庭教育为抓手,实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针对性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以生命健康为核心的“为生之道”教育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以生命价值为核心的“为人之道”教育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以生命智慧为核心的“为学之道”教育第49-50页
    5.4 以自我教育为目标,实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效果的持久性第50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自我反省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自我改造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自我约束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自我评价第53-54页
第6章 结语第54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60页
致谢第60-62页
学习期间科研情况第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投融资模式研究
下一篇: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中农村土地退出模式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