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--机器人技术论文--机器人论文

按摩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1章 绪论第12-23页
    1.1 课题来源第12页
    1.2 课题研究意义第12页
    1.3 按摩机器人研究现状第12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按摩方法研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按摩机理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按摩的设备、装置研究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按摩设备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5 机器人安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20-21页
    1.4 按摩研究的发展趋势第21-22页
    1.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2-23页
第2章 按摩部位软组织的力学特性研究第23-39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3-24页
    2.2 按摩部位解剖结构分析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躯干后背部软组织的解剖结构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脊柱的解剖结构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脊柱附近血管和神经分布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皮肤解剖结构第26页
    2.3 软组织的活体数据采集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按摩环境下软组织活体数据采集平台的原理和方法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测量平台系统结构设计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软组织的测量数据第28-29页
    2.4 按摩部位软组织的形变模型和本构方程第29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软组织形变模型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基于变刚度的软组织物理模型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基于变刚度的软组织物理模型第36-38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8-39页
第3章 按摩机器人体系结构研究及控制系统设计第39-60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9-40页
    3.2 按摩机器人功能设计第40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面向按摩治疗的机器人需求分析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基于HTA的按摩环境人机系统任务分析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基于SRK的按摩治疗人机功能分配第41-44页
    3.3 面向按摩环境人机系统的按摩机器人体系结构设计第44-47页
    3.4 按摩力控制方法第47-51页
    3.5 按摩机器人系统的视觉伺服控制方法第51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按摩机器人视觉伺服硬件平台的搭建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按摩机器人视觉伺服系统设计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视觉伺服控制器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滤波与预测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5 仿真第54-57页
    3.6 基于多模信息融合的按摩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第57-59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59-60页
第4章 按摩机器人构型综合第60-78页
    4.1 按摩手法分析第60-62页
    4.2 人手解剖结构分析第62页
    4.3 按摩机器人结构布局设计第62-63页
    4.4 数字化按摩平台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按摩床结构设计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数字化平台研究第64-65页
    4.5 按摩机械臂结构设计第65页
    4.6 串并联按摩头第65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按摩头构型设计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球型腕关节机构自由度分析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球型腕关节结构运动学分析第66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6.4 机构工作空间及其灵活性分析第71-73页
    4.7 仿人按摩手第73-74页
    4.8 按摩机器人运动学分析第74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8.1 建立D-H坐标系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8.2 根据D-H方法建立的运动学正解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4.8.3 根据D-H方法建立的运动学逆解第75-77页
    4.9 本章小结第77-78页
第5章 按摩机器人智能安全体系研究第78-124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78-79页
    5.2 按摩机器人的风险类型和危险表现形式第79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按摩治疗风险类型及对策分析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按摩机器人治疗的危险因素分析第80-82页
    5.3 按摩机器人故障分析第82-9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故障树分析方法的概述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按摩机器人系统的基本故障树生成第83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按摩机器人系统故障树的数学表达式第88-91页
    5.4 按摩机器人故障树定性分析第91-9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按摩基本事件概率选择依据和分析第91-9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按摩机器人系统故障树的最小割集第9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按摩机器人系统故障树最小径集第9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故障树薄弱环节定性分析第96-97页
    5.5 按摩机器人系统故障树的定量分析第97-10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按摩机器人系统顶事件发生的概率第97-98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按摩机器人系统故障树结构重要度第98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按摩机器人底事件概率重要度分析第98-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5.4 按摩机器人系统故障树的基本事件重要度分析第100-101页
    5.6 按摩机器人智能安全机制第101-123页
        5.6.1 按摩机器人的安全影响因数分析第101-106页
        5.6.2 基于智能安全控制器的安全体系结构设计第106页
        5.6.3 基于容错控制技术的按摩机器人智能安全控制器设计第106-123页
    5.7 本章小结第123-124页
第6章 按摩机器人实验研究第124-138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124页
    6.2 按摩机器人样机第124-125页
    6.3 按摩机器人性能测试第125-13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按摩力量控制实验第125-12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按摩位置跟踪精度实验第127-130页
    6.4 按摩临床实验第130-137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按摩疗效评估方法研究第130-132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按摩疗效实验过程和方法第132-137页
    6.5 本章小结第137-138页
结论第138-140页
参考文献第140-153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53-154页
致谢第154-155页
个人简历第155页

论文共15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媒体融合环境下电视真人秀的创制及生态格局研究
下一篇:动态系统的鲁棒故障诊断与主动容错控制技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