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保险论文--中国保险业论文--各种类型保险论文

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政府责任定位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5-33页
    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一 研究缘起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二 研究意义第17-18页
    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8-28页
        一 基本养老保险政府责任定位必要性的研究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二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中政府责任定位的研究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三 基本养老保险政府责任定位现状的研究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四 基本养老保险政府责任定位模式的研究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五 基本养老保险政府责任定位的影响因素研究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六 简要述评第27-28页
    第三节 研究设计第28-33页
        一 研究目标与思路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二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三 创新意图与局限第32-33页
第二章 基本养老保险政府责任定位的理论分析框架第33-54页
    第一节 概念缕析与界定第33-38页
        一 基本养老保险相关概念界定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二 政府责任相关概念界定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三 定位相关概念界定第37-38页
    第二节 理论基础第38-47页
        一 责任政府理论第38-44页
        二 公共物品理论第44-47页
    第三节 分析框架的构建第47-53页
        一 基本养老保险政府责任构成要素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二 政府责任构成要素的分析框架第49-53页
    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53-54页
第三章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政府责任定位反思第54-86页
    第一节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政府责任定位演变第54-64页
        一 计划经济时期养老保险政府责任定位第55-58页
        二 改革开放初期养老保险政府责任定位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三 深化改革时期养老保险政府责任定位第60-64页
    第二节 现阶段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政府责任定位反思第64-84页
        一 顶层设计责任的缺位第64-70页
        二 财政供给责任的差异第70-78页
        三 组织实施责任的被动第78-81页
        四 监督管理责任的分散第81-84页
    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84-86页
第四章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政府责任定位的影响因子分析第86-124页
    第一节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政府责任定位的影响因子识别第86-109页
        一 影响因子识别的依据与原则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二 影响因子的识别与提炼第87-109页
    第二节 基本养老保险政府责任定位影响因子的理论模型与方法第109-114页
        一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第109-112页
        二 影响因子的理论模型第112-113页
        三 主成分分析法第113-114页
    第三节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政府责任定位的影响因子实证分析第114-123页
        一 变量检测第114页
        二 参数估计第114-118页
        三 实证结果分析第118-123页
    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123-124页
第五章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政府责任的合理定位第124-148页
    第一节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设计责任的合理定位第124-133页
        一 从碎片化到城乡一体化第124-127页
        二 底线公平:国民年金制度第127-132页
        三 构建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第132-133页
    第二节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财政供给责任的合理定位第133-139页
        一 从差异化到适度统一第133-134页
        二 有限的财政供给责任第134-138页
        三 多渠道化解转制成本第138-139页
    第三节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组织实施责任的合理定位第139-143页
        一 从被动实施到主动服务第139-140页
        二 从属地管理到垂直管理第140-142页
        三 科学定位经办组织性质第142-143页
    第四节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监督管理责任的合理定位第143-146页
        一 从多头监管到多元共治第143-144页
        二 从分散监管到适度集中第144-145页
        三 重构政府基金监管责任第145-146页
    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146-148页
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148-151页
    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148-150页
    第二节 研究展望第150-151页
参考文献第151-165页
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65-166页
致谢第166页

论文共1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球面效应及完整Coriolis力对非线性波动的影响研究
下一篇:我国融资租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:机制与风险评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