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5-7页 |
英文摘要 | 第7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22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6-19页 |
1.2.1 经典非线性Rossby波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1.2.2 完整Coriolis力的作用研究现状 | 第18-19页 |
1.2.3 非线性方程解析解研究 | 第19页 |
1.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9-21页 |
1.4 论文主要研究方法及结论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球面效应下阻塞—涡旋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| 第22-44页 |
2.1 预备知识及说明 | 第22页 |
2.2 非线性Schrodinger方程模型 | 第22-35页 |
2.2.1 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 | 第22-23页 |
2.2.2 模型推导 | 第23-27页 |
2.2.3 结论及解释 | 第27-35页 |
2.3 mKdV方程模型 | 第35-40页 |
2.3.1 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 | 第35页 |
2.3.2 模型推导 | 第35-39页 |
2.3.3 解释及结论 | 第39-40页 |
2.4 推广β(y)效应对Rossby波阻塞动力学的解析研究 | 第40-43页 |
2.4.1 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 | 第40页 |
2.4.2 模型推导 | 第40-43页 |
2.4.3 解释及结论 | 第43页 |
2.5 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三章 地形作用下的Rossby波 | 第44-53页 |
3.1 预备知识及说明 | 第44页 |
3.2 不同地形对Rossby孤立波的影响 | 第44-48页 |
3.2.1 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 | 第44-45页 |
3.2.2 模型推导 | 第45-48页 |
3.2.3 解释及结论 | 第48页 |
3.3 地形作用下的近赤道Rossby波 | 第48-52页 |
3.3.1 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 | 第48-49页 |
3.3.2 模型推导 | 第49-52页 |
3.3.3 解释及结论 | 第52页 |
3.4 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四章 完整Coriolis力作用下的近惯性波 | 第53-67页 |
4.1 预备知识及说明 | 第53页 |
4.2 完整Coriolis力作用下的中高纬近惯性波 | 第53-59页 |
4.2.1 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 | 第53-54页 |
4.2.2 模型推导 | 第54-59页 |
4.2.3 解释及结论 | 第59页 |
4.3 完整Coriolis力作用下的近赤道近惯性波 | 第59-66页 |
4.3.1 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 | 第59-60页 |
4.3.2 模型推导 | 第60-66页 |
4.3.3 解释及结论 | 第66页 |
4.4 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五章 完整Coriolis力作用下的准地转理论 | 第67-86页 |
5.1 预备知识及说明 | 第67页 |
5.2 控制方程及尺度分析 | 第67-69页 |
5.3 完整Coriolis力作用下的准地转位涡守恒方程 | 第69-73页 |
5.4 完整Coriolis力作用下的大气波动问题 | 第73-82页 |
5.4.1 基本流无剪切及N为常数 | 第74-78页 |
5.4.2 基本剪切流效应 | 第78-79页 |
5.4.3 基本剪切流及非常数N(z)效应 | 第79-82页 |
5.4.4 解释及结论 | 第82页 |
5.5 完整Coriolis力作用下的近赤道大气Rossby孤立波 | 第82-85页 |
5.5.1 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 | 第82-83页 |
5.5.2 模型推导 | 第83-85页 |
5.5.3 解释及结论 | 第85页 |
5.6 小结 | 第85-86页 |
第六章 高维非线性Rossby波 | 第86-98页 |
6.1 预备知识及说明 | 第86页 |
6.2 球面效应及缓变地形作用下的(2+1)维Rossby孤立波 | 第86-93页 |
6.2.1 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 | 第86-87页 |
6.2.2 模型推导 | 第87-89页 |
6.2.3 解释及结论 | 第89-93页 |
6.3 完整Coriolis力作用的(2+1)维近赤道Rossby孤立波 | 第93-97页 |
6.3.1 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 | 第93页 |
6.3.2 模型推导 | 第93-96页 |
6.3.3 解释及结论 | 第96-97页 |
6.4 小结 | 第97-98页 |
第七章 纬向切变基本流作用下的Rossby波 | 第98-123页 |
7.1 预备知识及说明 | 第98页 |
7.2 mKdV方程模型 | 第98-109页 |
7.2.1 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 | 第98页 |
7.2.2 模型推导 | 第98-102页 |
7.2.3 解释及结论 | 第102-109页 |
7.3 ZK方程模型 | 第109-119页 |
7.3.1 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 | 第109页 |
7.3.2 模型推导 | 第109-112页 |
7.3.3 解释及结论 | 第112-119页 |
7.4 完整Coriolis力作用下Rossby波动新机制 | 第119-122页 |
7.4.1 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 | 第119页 |
7.4.2 模型推导 | 第119-121页 |
7.4.3 解释及结论 | 第121-122页 |
7.5 小结 | 第122-123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123-12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5-134页 |
主要符号表 | 第134-13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科研论文进展情况 | 第135-13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137-13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 | 第138-139页 |
致谢 | 第139-1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