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专利计量的组织知识流动影响因素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8-12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8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| 第10-12页 |
1.2.1 研究路线 | 第10-11页 |
1.2.2 研究内容 | 第11页 |
1.2.3 创新点 | 第11-12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2-19页 |
2.1 知识流动概念 | 第12-13页 |
2.2 知识流动途径 | 第13-14页 |
2.3 知识流动测量 | 第14-16页 |
2.4 知识流动影响因素 | 第16-19页 |
3 研究设计 | 第19-28页 |
3.1 研究框架 | 第19-21页 |
3.2 研究方法 | 第21-22页 |
3.3 研究数据 | 第22-28页 |
4 组织之间知识流动影响因素分析 | 第28-46页 |
4.1 研究假设 | 第28-31页 |
4.1.1 地理邻近性与知识流动 | 第28-29页 |
4.1.2 社会邻近性与知识流动 | 第29-30页 |
4.1.3 技术邻近性与知识流动 | 第30页 |
4.1.4 能力邻近性与知识流动 | 第30-31页 |
4.2 分析模型 | 第31-32页 |
4.3 变量 | 第32-37页 |
4.3.1 因变量 | 第32-33页 |
4.3.2 自变量 | 第33-37页 |
4.3.3 控制变量 | 第37页 |
4.4 研究方法 | 第37-38页 |
4.5 结果 | 第38-42页 |
4.5.1 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 | 第38-40页 |
4.5.2 回归结果 | 第40-42页 |
4.6 讨论 | 第42-45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5 组织节点知识流动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6-69页 |
5.1 研究假设 | 第46-48页 |
5.1.1 中心度与知识流动 | 第46-47页 |
5.1.2 聚类系数与知识流动 | 第47-48页 |
5.1.3 结构洞与知识流动 | 第48页 |
5.1.4 间接联系与知识流动 | 第48页 |
5.2 分析模型 | 第48-49页 |
5.3 变量 | 第49-50页 |
5.3.1 因变量 | 第49页 |
5.3.2 自变量 | 第49-50页 |
5.3.3 控制变量 | 第50页 |
5.4 研究方法 | 第50-51页 |
5.5 结果 | 第51-65页 |
5.5.1 网络分析 | 第51-59页 |
5.5.2 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 | 第59-62页 |
5.5.3 回归结果 | 第62-65页 |
5.6 讨论 | 第65-67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67-69页 |
结论 | 第69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8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85-86页 |
致谢 | 第86-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