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2-37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2-20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2-17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17-20页 |
1.2 国内外高新区发展概况及研究进展 | 第20-35页 |
1.2.1 世界高新区发展状况 | 第20-24页 |
1.2.2 国内高新区发展状况 | 第24-32页 |
1.2.3 国内外关于高新区的研究状况 | 第32-35页 |
1.3 研究路径与分析框架 | 第35-37页 |
1.3.1 主要研究方法 | 第35页 |
1.3.2 课题分析框架 | 第35-37页 |
2 研究依据与理论 | 第37-52页 |
2.1 依据 | 第37页 |
2.2 理论基础 | 第37-47页 |
2.2.1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| 第38-40页 |
2.2.2 新经济地理理论 | 第40-42页 |
2.2.3 集聚理论(Agglomeration Theory) | 第42-44页 |
2.2.4 优势理论 | 第44-45页 |
2.2.5 产业选择理论 | 第45-47页 |
2.3 概念界定 | 第47-52页 |
2.3.1 高新技术概念 | 第47-48页 |
2.3.2 高新技术产业概念 | 第48-49页 |
2.3.3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(高新区) | 第49-50页 |
2.3.4 产业集群概念 | 第50页 |
2.3.5 优势产业概念 | 第50-52页 |
3 包头稀土高新区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| 第52-76页 |
3.1 包头地区稀土资源优势 | 第52-57页 |
3.1.1 稀土矿产资源和储量 | 第52-54页 |
3.1.2 世界稀土生产情况 | 第54-55页 |
3.1.3 世界稀土应用及市场 | 第55页 |
3.1.4 包头稀土资源及应用 | 第55-57页 |
3.2 包头稀土高新区基本概况 | 第57-67页 |
3.2.1 包头稀土高新区发展阶段 | 第57-58页 |
3.2.2 包头稀土高新区经济发展状况 | 第58-64页 |
3.2.3 包头稀土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 | 第64-65页 |
3.2.4 包头稀土高新区政策、融资环境 | 第65-66页 |
3.2.5 包头稀土高新区技术、人力资源环境 | 第66-67页 |
3.3 包头稀土高新区发展的SWOT 分析 | 第67-76页 |
3.3.1 包头稀土高新区发展优势因素分析 | 第67-71页 |
3.3.2 包头稀土高新区发展劣势因素分析 | 第71-73页 |
3.3.3 包头稀土高新区发展的机遇 | 第73-74页 |
3.3.4 包头稀土高新区发展面临的挑战 | 第74-76页 |
4 包头稀土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路径 | 第76-99页 |
4.1 高新区可持续发展基本思想及系统 | 第76-78页 |
4.2 高新区可持续发展动力因素分析 | 第78-83页 |
4.2.1 政策维度——高新区发展的初始动力 | 第79页 |
4.2.2 区位维度——高新区发展的基本动力 | 第79-81页 |
4.2.3 技术维度——高新区发展的提升力 | 第81页 |
4.2.4 集聚维度——构筑空间结构和经济体系的重要驱动力 | 第81-82页 |
4.2.5 文化维度——高新区发展的整合力 | 第82页 |
4.2.6 网络维度——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 | 第82-83页 |
4.3 高新区可持续发展途径——产业集群化 | 第83-95页 |
4.3.1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 | 第86-89页 |
4.3.2 产业集群发展阶段特征分析 | 第89-91页 |
4.3.3 产业集群与高新区发展的耦合机理 | 第91-95页 |
4.4 包头稀土高新区产业集群发展基本思路 | 第95-99页 |
4.4.1 政策体系建设 | 第97页 |
4.4.2 产业布局建设 | 第97页 |
4.4.3 投融资服务建设 | 第97-98页 |
4.4.4 人才储备建设 | 第98-99页 |
5 包头稀土高新区优势产业选择 | 第99-128页 |
5.1 高新区优势产业选择的意义 | 第99-100页 |
5.2 优势产业的内涵及特征 | 第100-102页 |
5.2.1 优势产业的内涵 | 第100-101页 |
5.2.2 优势产业特征 | 第101-102页 |
5.3 优势产业形成的动力机制 | 第102-105页 |
5.3.1 内向驱动机制 | 第102-104页 |
5.3.2 外向驱动机制 | 第104-105页 |
5.4 包头稀土高新区优势产业选择方法与分析模型 | 第105-124页 |
5.4.1 优势产业选择方法 | 第105-108页 |
5.4.2 实证研究 | 第108-111页 |
5.4.3 发展壮大现有优势产业 | 第111-117页 |
5.4.4 培育发展新的优势产业 | 第117-124页 |
5.5 包头稀土高新区优势产业的培育 | 第124-128页 |
5.5.1 优势产业选择面临的现实约束因素 | 第124-125页 |
5.5.2 包头稀土高新区优势产业的培育措施 | 第125-128页 |
6 包头稀土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| 第128-139页 |
6.1 包头稀土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竞争要素分析 | 第128-132页 |
6.1.1 包头稀土高新区经济实力比较 | 第129-131页 |
6.1.2 包头稀土高新区经济效益与经济外向型比较 | 第131页 |
6.1.3 包头稀土高新区的发展空间 | 第131-132页 |
6.1.4 包头稀土高新区人力资源、创新能力比较 | 第132页 |
6.2 包头稀土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| 第132-139页 |
6.2.1 产业政策引导,扩宽国际化路径 | 第133页 |
6.2.2 提高资源利用能力,拓展新优势 | 第133-134页 |
6.2.3 由企业扎堆向集群转变,创新产业结构 | 第134-135页 |
6.2.4 利用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| 第135-136页 |
6.2.5 引入高端要素,完善产学研互动合作网络 | 第136-137页 |
6.2.6 加强资本化的有效运作 | 第137-138页 |
6.2.7 营建核心竞争力支撑体系 | 第138-139页 |
7 结论与研究展望 | 第139-142页 |
7.1 主要结论 | 第139-140页 |
7.2 研究展望 | 第140-1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2-151页 |
致谢 | 第151-153页 |
附录 | 第1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