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1. 前言 | 第9-25页 |
1.1 研究的目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| 第10-22页 |
1.2.1 抽油机井 | 第10-15页 |
1.2.2 水力活塞泵抽油井 | 第15-17页 |
1.2.3 电潜泵抽油井 | 第17-18页 |
1.2.4 螺杆泵抽油井 | 第18-20页 |
1.2.5 国外在机械采油方面其它的进展 | 第20-21页 |
1.2.6 塔河油田采油工艺现状 | 第21-22页 |
1.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、技术路线和技术关键 | 第22-24页 |
1.3.1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2页 |
1.3.2 技术路线 | 第22-24页 |
1.3.3 技术关键 | 第24页 |
1.3.4 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| 第24页 |
1.4 本文的创新点 | 第24-25页 |
2.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油井生产动态特征分析 | 第25-45页 |
2.1 油井流入动态关系(IPR)研究 | 第25-28页 |
2.2 井筒多相流体流动规律研究 | 第28-33页 |
2.3 井筒温度场计算模型 | 第33-36页 |
2.4 流体物性参数计算方法 | 第36-40页 |
2.5 根据动液面计算井底流压的计算方法 | 第40-41页 |
2.6 根据静液面计算静压的计算方法 | 第41-45页 |
3. 机械采油过程中的配套工艺技术研究 | 第45-62页 |
3.1 井筒化学降粘研究与试验 | 第45-55页 |
3.2 注水吞吐机抽井高压光杆密封装置研制 | 第55-57页 |
3.3 塔河油田深层举升工艺研究 | 第57-62页 |
3.3.1 采油方式的选择 | 第57-58页 |
3.3.2 方案设计 | 第58-60页 |
3.3.3 井下工艺管柱设计 | 第60-61页 |
3.3.4 电潜泵与地面配套设备 | 第61页 |
3.3.5 皮带式抽油机及配套设备 | 第61-62页 |
4. 碳酸盐岩油藏举升工艺研究 | 第62-76页 |
4.1 不同开发阶段采油工艺技术研究 | 第62-69页 |
4.2 不同缝洞单元的采油工艺研究 | 第69-74页 |
4.3 不同原油密度的机械采油工艺 | 第74-76页 |
5.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机械采油设计优化软件研究 | 第76-103页 |
5.1 有杆泵生产系统优化设计模型 | 第76-86页 |
5.1.1 抽油杆柱力学模型 | 第76-80页 |
5.1.2 抽油杆柱设计强度理论 | 第80-81页 |
5.1.3 泵效组成分析模型 | 第81-82页 |
5.1.4 抽油机扭矩与功率计算方法 | 第82-84页 |
5.1.5 抽油机井优化设计软件 | 第84-86页 |
5.2 电潜泵生产系统优化设计模型 | 第86-103页 |
5.2.1 电潜泵油井生产系统 | 第86-87页 |
5.2.2 电泵生产系统设计方法 | 第87-88页 |
5.2.3 电泵生产系统设计步骤 | 第88-93页 |
5.2.4 电泵井井筒温度场模型研究 | 第93-102页 |
5.2.5 电泵采油系统优化设计软件 | 第102-103页 |
6. 结论与建议 | 第103-10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4-108页 |
致谢 | 第10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