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1.1 项目背景与意义 | 第9-11页 |
1.1.1 背景 | 第9-11页 |
1.1.2 意义 | 第11页 |
1.2 绕带工艺及其发展 | 第11-13页 |
1.3 模糊控制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5 论文的组织架构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新型自动绕带平台设计 | 第16-21页 |
2.1 需求分析 | 第16页 |
2.2 总体设计 | 第16-20页 |
2.2.1 平台组成 | 第16-17页 |
2.2.2 控制方案 | 第17-18页 |
2.2.3 功能实现 | 第18-20页 |
2.3 关键问题分析 | 第20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第3章 绕带工艺建模与验证 | 第21-29页 |
3.1 绕带工艺参数定义 | 第21-22页 |
3.2 运动学模型建立 | 第22-24页 |
3.3 模型验证 | 第24-28页 |
3.3.1 吻合度指标 | 第24页 |
3.3.2 实验设计 | 第24-26页 |
3.3.3 实验实施 | 第26-27页 |
3.3.4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27-28页 |
3.3.5 模型验证结论 | 第2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4章 自动绕带平台控制方案设计 | 第29-45页 |
4.1 旋转绕带模块控制 | 第29-39页 |
4.1.1 旋转绕带模块分析 | 第29-31页 |
4.1.2 自调整因子模糊-PI控制器概述 | 第31-32页 |
4.1.3 自调整因子模糊-PI控制器设计 | 第32-38页 |
4.1.4 控制器效果分析 | 第38-39页 |
4.2 水平移动模块控制 | 第39-41页 |
4.2.1 水平移动模块分析 | 第39页 |
4.2.2 模块控制设计 | 第39-40页 |
4.2.3 模块控制效果分析 | 第40-41页 |
4.3 协调控制 | 第41-44页 |
4.3.1 协调控制分析 | 第41页 |
4.3.2 协调控制方案设计 | 第41-43页 |
4.3.3 协调控制效果分析 | 第43-44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5章 试验验证 | 第45-51页 |
5.1 试验验证 | 第45-50页 |
5.1.1 试验设计 | 第45-46页 |
5.1.2 平台搭建 | 第46-47页 |
5.1.3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| 第47-48页 |
5.1.4 试验实施 | 第48-49页 |
5.1.5 试验结果分析 | 第49-50页 |
5.2 现场应用 | 第50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1-53页 |
6.1 总结 | 第51页 |
6.2 不足与展望 | 第51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9页 |
附录 | 第59-63页 |
附录一:旋转运动主控电路图 | 第60-61页 |
附录二:电机2驱动电路图 | 第61-62页 |
附录三:触摸屏控制电路图 | 第62-63页 |
附录四: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