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1 引言 | 第9-12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问题的提出 | 第9页 |
1.1.2 研究目的 | 第9-10页 |
1.1.3 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 | 第10-11页 |
1.2.1 国内的研究 | 第10页 |
1.2.2 国外的研究 | 第10-11页 |
1.3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| 第11-12页 |
1.3.1 文献研究法 | 第11页 |
1.3.2 问卷调查法 | 第11页 |
1.3.3 访谈法 | 第11-12页 |
2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其特征 | 第12-15页 |
2.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概念 | 第12页 |
2.2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特征 | 第12-13页 |
2.2.1 公益性 | 第12页 |
2.2.2 公平性 | 第12-13页 |
2.2.3 多样性 | 第13页 |
2.2.4 基础性 | 第13页 |
2.2.5 持续性 | 第13页 |
2.3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理论背景 | 第13-15页 |
3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 | 第15-19页 |
3.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 | 第15页 |
3.2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成 | 第15-16页 |
3.2.1 文化投入 | 第15页 |
3.2.2 服务项目 | 第15-16页 |
3.2.3 服务绩效 | 第16页 |
3.3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表现形式 | 第16-17页 |
3.3.1 科普教育 | 第16页 |
3.3.2 民间文艺 | 第16-17页 |
3.3.3 体育健身 | 第17页 |
3.3.4 休闲娱乐 | 第17页 |
3.4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战略意义 | 第17-19页 |
3.4.1 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| 第17页 |
3.4.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前提 | 第17-18页 |
3.4.3 文化创新的重要平台 | 第18-19页 |
4 对于河南省商丘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分析 | 第19-29页 |
4.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及供给分析 | 第19-24页 |
4.1.1 商丘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分析 | 第19-21页 |
4.1.2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现状调查情况分析 | 第21-24页 |
4.1.2.1 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 | 第21页 |
4.1.2.2 农民喜欢的文化活动形式 | 第21-23页 |
4.1.2.3 农民对文化读物的需求。 | 第23-24页 |
4.1.2.4 文化活动设施与场馆的需求情况及对现有设施和场馆的满意度 | 第24页 |
4.2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特点分析 | 第24-26页 |
4.2.1 文化需求不断发展,需求逐步上升 | 第24页 |
4.2.2 农民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需求者 | 第24-25页 |
4.2.3 文化需求由同质性走向异质性 | 第25页 |
4.2.4 文化消费水平仍然较低 | 第25页 |
4.2.5 文化需求亟需规范引导 | 第25-26页 |
4.3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6-29页 |
4.3.1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| 第26页 |
4.3.2 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紧缩 | 第26页 |
4.3.3 文化消费观念还不够强 | 第26页 |
4.3.4 文化人才匮乏 | 第26-27页 |
4.3.5 政府重视度不够 | 第27页 |
4.3.6 管理机制不健全 | 第27-28页 |
4.3.7 缺乏创新,形式单一 | 第28页 |
4.3.8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闲置浪费 | 第28-29页 |
5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创新及价值取向 | 第29-32页 |
5.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创新 | 第29-30页 |
5.1.1 观念理念创新 | 第29页 |
5.1.2 体制创新 | 第29页 |
5.1.3 投入方式创新 | 第29-30页 |
5.1.4 人才培养创新 | 第30页 |
5.2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价值取向 | 第30-32页 |
5.2.1 满足农民精神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 | 第30页 |
5.2.2 实现公民文化公平共享 | 第30-31页 |
5.2.3 构建乡村社会文化体系 | 第31页 |
5.2.4 创建全新农村生活方式 | 第31-32页 |
6 构建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议和对策 | 第32-36页 |
6.1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| 第32页 |
6.2 营造农村文化消费良性环境 | 第32页 |
6.3 改造农民文化消费科学理念 | 第32-33页 |
6.4 建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 | 第33页 |
6.5 发挥农村文化特色品牌效应 | 第33页 |
6.6 推动文化事业单位改制 | 第33-34页 |
6.7 创新多元化服务形式渠道 | 第34页 |
6.8 科学分配文化服务资源 | 第34-36页 |
结论 | 第36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39页 |
附录 | 第39-42页 |
致谢 | 第42-43页 |
作者简介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