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高分子化学(高聚物)论文

有机蒙脱土对聚乳酸/弹性体不相容共混体系微观形貌的调控及性能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 序言第11-24页
    1.1 聚乳酸的性质特点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聚乳酸的优点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聚乳酸的缺点第12-13页
    1.2 聚乳酸共混增韧机理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增塑剂增韧的机理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弹性体增韧的机理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刚性粒子增韧的机理第14-15页
    1.3 共混增韧改性聚乳酸第15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增塑剂增韧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弹性体增韧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用纳米粒子填充改性聚乳酸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弹性体与纳米粒子协同增韧改性脆性聚合物第18-20页
    1.4 纳米无机粒子的增容机理第20-23页
    1.5 本文的立意和研究方案第23-24页
2 PLA/LLDPE/OMMT共混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24-47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4-25页
    2.2 实验部分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原料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PLA/LLDPE/OMMT复合材料的制备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实验内容第28-29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讨论第29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PLA/LLDPE/OMMT共混物的微观形貌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PLA/LLDPE/OMMT共混物的WAXD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PLA/LLDPE/OMMT共混体系的界面张力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PLA/LLDPE/OMMT共混物的拉伸性能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PLA/LLDPE/OMMT共混物的热行为第37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PLA/LLDPE/OMMT共混物的TGA分析第44-46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46-47页
3 PLA/EVA/OMMT共混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47-63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47-48页
    3.2 实验部分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原料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PLA/EVA/OMMT复合材料的制备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实验内容第49-50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50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PLA/EVA/OMMT共混物的微观形貌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PLA/EVA/OMMT共混物的WAXD分析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PLA/EVA/OMMT共混体系的界面张力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PLA/EVA/OMMT共混物的拉伸性能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PLA/EVA/OMMT共混物的DSC分析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PLA/EVA/OMMT共混物的TGA分析第59-62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62-63页
4 PLA/PBAT/OMMT共混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63-79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63-64页
    4.2 实验部分第64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原料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PLA/PBAT/OMMT复合材料的制备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实验内容第66-67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67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PLA/PBAT/OMMT共混物的微观形貌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PLA/PBAT/OMMT共混物的WAXD分析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PLA/PBAT/OMMT共混体系的界面张力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PLA/PBAT/OMMT共混物的拉伸性能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PLA/PBAT/OMMT共混物的DSC分析第73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PLA/PBAT/OMMT共混物的TGA分析第76-78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78-79页
5 总结第79-81页
参考文献第81-86页
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第86-87页
致谢第87页

论文共8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大豆异黄酮对肥胖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
下一篇:悬浮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大米中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