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21页 |
一、研究缘起 | 第8-9页 |
(一) 选题的缘起之一 | 第8页 |
(二) 选题的缘起之二 | 第8-9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(一) 实践意义 | 第9页 |
(二) 理论意义 | 第9页 |
三、文献综述 | 第9-21页 |
(一) 核心概念的界定 | 第10-14页 |
(二) 关于行政权力泛化的研究 | 第14-17页 |
(三) 关于去行政化的研究 | 第17-18页 |
(四) 相关背景的研究 | 第18-21页 |
第二章 我国高等学校行政权力泛化的表现与原因 | 第21-29页 |
一、大学行政权力泛化的表现 | 第21-24页 |
(一) 政府权力对大学内部管理的过多参与 | 第21页 |
(二) 大学行政权力没有保障以教师为代表的教职工群体的利益 | 第21-22页 |
(三) 以书记、校(院)长为代表的校院级管理者群体的行政权力过大 | 第22-23页 |
(四) 学生群体利益的缺失 | 第23-24页 |
二、大学行政权力泛化的原因 | 第24-29页 |
(一) 文化传统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(二) 大学内部学术权力的弱化 | 第25-27页 |
(三) 大学与政府的关系,与资源配置的联系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国际视野下的大学行政权力的比较分析 | 第29-36页 |
一、美、德、日国家大学内部权力的关系 | 第29-33页 |
(一) 美国 | 第29-30页 |
(二) 德国 | 第30-32页 |
(三) 日本 | 第32-33页 |
二、对我国大学行政权力发展的借鉴性 | 第33-36页 |
(一) 美国大学的组织结构对我国大学行政权力的借鉴 | 第33页 |
(二) 德国大学的学术自治对我国大学的启示 | 第33-34页 |
(三) 日本大学的法律制度健全,我国应该加快高等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| 第34-36页 |
第四章 控制行政权力泛化的建议 | 第36-41页 |
一、从大学内部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入手 | 第36-37页 |
(一) 从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角度,正确处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 | 第36-37页 |
(二) 行政部门角色的改变——从管理者转变成服务者 | 第37页 |
二、尊重学术自由,营造有利于学术发展的氛围 | 第37-38页 |
(一) 教授治学,提高学术权力的地位 | 第37-38页 |
(二) 学生群体参与到学校管理体制中 | 第38页 |
三、政府立法规范大学的管理,引入市场机制,在大学内部形成多种权力类型的博弈 | 第38-41页 |
(一) 政府给予大学管理的自主权利,在大学内部形成法制化的管理 | 第38-39页 |
(二) 引入市场权力机制,在大学内部形成权力的平衡 | 第39-41页 |
第五章 行政权力的控制与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 | 第41-46页 |
一、大学制度的现实审思 | 第41页 |
二、现代大学制度的改革与重建 | 第41-43页 |
(一) 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 | 第42页 |
(二) 大学组织制度的建设 | 第42-43页 |
(三) 提高大学社会化程度 | 第43页 |
三、现代大学制度的理想与追求 | 第43-46页 |
(一) 构建大学制度,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理念,大学文化 | 第44页 |
(二) 现代大学制度要协调多元利益主体的关系 | 第44页 |
(三) 现代大学制度和谐的制度运行环境 | 第44-46页 |
结语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0页 |
后记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