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及应用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9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4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3 论文研究内容 | 第14-17页 |
1.3.1 研究目标 | 第14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4-17页 |
2 综合管廊监测与预警系统总体方案 | 第17-27页 |
2.1 系统架构 | 第17-21页 |
2.1.1 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| 第17-18页 |
2.1.2 系统设计思路 | 第18页 |
2.1.3 系统结构 | 第18-20页 |
2.1.4 主要监测传感器 | 第20-21页 |
2.2 数据传输方式 | 第21-25页 |
2.2.1 现场通讯方式 | 第21-24页 |
2.2.2 远程通讯方式 | 第24-25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5-27页 |
3 综合管廊预警算法研究 | 第27-37页 |
3.1 预测算法概述 | 第27-28页 |
3.2 可燃气体浓度预测 | 第28-33页 |
3.2.1 预测算法相关理论 | 第28-29页 |
3.2.2 基于回归可燃气体浓度预测 | 第29-31页 |
3.2.3 基于卡尔曼滤波可燃气体浓度预测 | 第31-33页 |
3.2.4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33页 |
3.3 预警等级 | 第33-35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5-37页 |
4 系统硬件设计 | 第37-49页 |
4.1 控制器电路设计与实现 | 第37-41页 |
4.1.1 控制芯片 | 第37-38页 |
4.1.2 电源模块 | 第38-40页 |
4.1.3 时钟电路及复位电路 | 第40页 |
4.1.4 存储模块 | 第40-41页 |
4.2 数据采集电路 | 第41-43页 |
4.2.1 温湿度 | 第41-42页 |
4.2.2 气体数据监测 | 第42页 |
4.2.3 火灾探测器 | 第42-43页 |
4.3 显示电路 | 第43-44页 |
4.4 报警电路 | 第44-45页 |
4.5 通讯模块 | 第45-48页 |
4.5.1 CAN总线通讯 | 第45-46页 |
4.5.2 以太网通信模块 | 第46-48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5 系统软件设计 | 第49-67页 |
5.1 μC/OS-II系统移植 | 第50-51页 |
5.2 数据采集 | 第51-53页 |
5.3 CAN通信 | 第53-57页 |
5.3.1 中断处理 | 第54-55页 |
5.3.2 CAN总线初始化配置 | 第55-56页 |
5.3.3 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| 第56-57页 |
5.4 以太网通信 | 第57-60页 |
5.5 下位机人机交互界面实现 | 第60-64页 |
5.5.1 μC/GUI界面设计 | 第60-62页 |
5.5.2 地下综合管廊现场信息显示 | 第62-63页 |
5.5.3 液晶显示界面与切换 | 第63-64页 |
5.6 声光报警 | 第64-65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6 监测系统上位机设计与实现 | 第67-75页 |
6.1 设计方案 | 第67页 |
6.2 工程设计与实现 | 第67-72页 |
6.2.1 工程设计 | 第67-68页 |
6.2.2 系统软件运行结果 | 第68-70页 |
6.2.3 数据曲线和报警 | 第70-72页 |
6.3 系统整体调试分析 | 第72-73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73-75页 |
7 总结与展望 | 第75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3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