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主要符号表 | 第7-11页 |
1 绪论 | 第11-24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2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概述 | 第12-18页 |
1.2.1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基本原理及优缺点 | 第12-14页 |
1.2.2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8页 |
1.3 室内颗粒物的概述 | 第18-23页 |
1.3.1 颗粒物分类及来源 | 第18-20页 |
1.3.2 室内颗粒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20-23页 |
1.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3-24页 |
2 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| 第24-36页 |
2.1 CFD模拟软件 | 第24-26页 |
2.1.1 CFD软件理论基础 | 第24-25页 |
2.1.2 CFD软件应用 | 第25-26页 |
2.2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室内流场数值模拟 | 第26-31页 |
2.2.1 基本控制方程 | 第26-28页 |
2.2.2 湍流模型 | 第28-29页 |
2.2.3 控制方程的离散 | 第29页 |
2.2.4 Boussinesq密度假设 | 第29-31页 |
2.3 颗粒污染物轨道模型 | 第31-34页 |
2.3.1 颗粒污染物受力分析 | 第31-33页 |
2.3.2 颗粒轨道离散相方程 | 第33-34页 |
2.3.3 颗粒相随机追踪模型 | 第34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3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室内流场数值模拟 | 第36-48页 |
3.1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房间物理模型 | 第36-39页 |
3.1.1 研究对象几何结构 | 第36-37页 |
3.1.2 网格划分 | 第37页 |
3.1.3 典型分析截面和点选取 | 第37-38页 |
3.1.4 物理模型简化假设 | 第38-39页 |
3.2 模拟计算方法选择及边界条件设置 | 第39-41页 |
3.2.1 模拟计算方法的选择 | 第39页 |
3.2.2 气相边界条件 | 第39-40页 |
3.2.3 颗粒相边界条件 | 第40-41页 |
3.3 FLUENT数值模拟步骤 | 第41页 |
3.4 数学模型验证 | 第41-45页 |
3.4.1 流场计算模型验证 | 第42-43页 |
3.4.2 颗粒物计算模型验证 | 第43-45页 |
3.5 温度场和速度场模拟结果及分析 | 第45-47页 |
3.5.1 温度场模拟结果及分析 | 第45-46页 |
3.5.2 速度场模拟结果及分析 | 第46-47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4 不同颗粒物释放源的颗粒运动与分布规律 | 第48-70页 |
4.1 Z=0.3 m平面释放颗粒污染物的浓度分布 | 第48-55页 |
4.1.1 典型粒径(2.5 μm)颗粒污染物随时间变化的分布特点 | 第48-51页 |
4.1.2 不同粒径颗粒污染物浓度随空间分布特点 | 第51页 |
4.1.3 不同粒径颗粒污染物随Z轴(房间高度)的变化 | 第51-53页 |
4.1.4 不同粒径颗粒污染物随X轴(房间进深)的变化 | 第53-55页 |
4.2 Z=1.5 m发烟器释放颗粒污染物浓度分布 | 第55-62页 |
4.2.1 典型粒径(2.5 μm)颗粒物随时间变化的分布特点 | 第55-57页 |
4.2.2 不同粒径颗粒物浓度随空间分布特点 | 第57-58页 |
4.2.3 不同粒径颗粒污染物随Z轴(房间高度)的变化 | 第58-60页 |
4.2.4 不同粒径颗粒污染物随X轴(房间进深)的变化 | 第60-62页 |
4.3 窗户平面释放颗粒污染物的浓度分布 | 第62-68页 |
4.3.1 典型粒径(2.5 μm)颗粒物随时间变化的分布特点 | 第62-64页 |
4.3.2 不同粒径颗粒污染物浓度随空间分布特点 | 第64-65页 |
4.3.3 不同粒径颗粒污染物随Z轴(房间高度)的变化 | 第65-67页 |
4.3.4 不同粒径颗粒污染物随X轴(房间进深)的变化 | 第67-68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5 结论与展望 | 第70-72页 |
5.1 结论 | 第70-71页 |
5.2 展望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的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