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7页 |
绪论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环境侵权的相关法学理论 | 第11-16页 |
第一节 环境侵权行为认定的切入点 | 第11页 |
第二节 环境侵权的构成要件 | 第11-14页 |
一、加害行为 | 第12页 |
二、损害结果 | 第12-13页 |
三、加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| 第13页 |
四、评析 | 第13-14页 |
第三节 环境侵权的特征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中国环境侵权制度的现状和问题引出 | 第16-21页 |
第一节 现状分析 | 第16-18页 |
一、立法依据 | 第16-17页 |
二、司法实践 | 第17-18页 |
第二节 问题引出 | 第18-21页 |
一、公民环境权的法律缺位现状 | 第18页 |
二、因果关系证明责任的分配问题 | 第18页 |
三、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变更完善 | 第18-19页 |
四、其他辅助配套制度的建立健全 | 第19-21页 |
第三章 公民环境权法律缺位 | 第21-30页 |
第一节 公民环境权解析 | 第21-23页 |
一、环境权是独立于民事权益之外的新型权利 | 第21-23页 |
二、环境权是法律权利中的公权力或者社会性权利 | 第23页 |
三、环境权是复合性权利 | 第23页 |
四、环境权是体系化系统化的权利 | 第23页 |
第二节 法律缺位原因剖析 | 第23-25页 |
一、环境权的立法认识难以达成统一 | 第24页 |
二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素 | 第24-25页 |
三、人权理论的发展欠缺 | 第25页 |
第三节 法律缺位的后果 | 第25-27页 |
一、受害者维权较难 | 第25-26页 |
二、责任承担方式上 | 第26-27页 |
第四节 立法意见和建议 | 第27-30页 |
一、域外法治视角 | 第28页 |
二、立法建议与意见 | 第28-30页 |
第四章 因果关系证明责任在环境侵权领域的再分配 | 第30-38页 |
第一节 域外侵权法在环境领域的因果关系 | 第30-31页 |
一、大陆法系国家 | 第30-31页 |
二、英美法系国家 | 第31页 |
第二节 现状分析与问题剖析 | 第31-36页 |
一、现状分析 | 第31-34页 |
二、问题剖析及合理对策 | 第34-36页 |
第三节 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证明责任的再分配构想或者对策 | 第36-38页 |
一、受害者原告承担事实因果关系存在的初期证明责任 | 第36-37页 |
二、被告行为人就因果关系不存在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| 第37-38页 |
第五章 中国环境侵权中其他辅助配套制度的合理建构 | 第38-45页 |
第一节 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| 第38-39页 |
第二节 健全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制度 | 第39页 |
第三节 环境侵权替代性纠纷解决制度ADR——仲裁程序缺位的弥补 | 第39页 |
第四节 精神损害赔偿金和惩罚性损害赔偿金 | 第39-44页 |
一、惩罚性赔偿金制度 | 第39-41页 |
二、精神损害赔偿金制度 | 第41-44页 |
第五节 完善环境侵权类司法鉴定机构 | 第44-45页 |
结语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
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