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、德育论文

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问题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1-19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目的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研究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5-16页
    1.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的方法第17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7-19页
第2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相关概述第19-27页
    2.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的理论基础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第20-21页
    2.2 国外关于接受的理论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解释学的理论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传播学的受众理论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接受美学的理论第23页
    2.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概述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接受的内涵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的内涵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的特征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的类型第26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6-27页
第3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的关键问题第27-34页
    3.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与学的互动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教与学相互依存的关系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教与学相互影响的关系第27-28页
    3.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由教材体系向信仰体系转换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在教学内容上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在教学目标上实现从知识传授向信仰教育的转化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在教学结果上实现从信仰体系向外化践行的转化第30页
    3.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效果的评价标准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认知标准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情感标准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践行标准第32-33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33-34页
第4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存在问题及分析第34-48页
    4.1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状况调查第34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基本情况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调查结果分析第34-41页
    4.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存在的问题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重视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缺乏主动性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部分大学生自我内化和践行能力较弱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部分教师对大学生接受认识不足能力不强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教学方法单一有待于改革创新第43-44页
    4.3 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效果的因素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大学生自身的影响因素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教育者的影响因素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教学方法的影响因素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教育环境的影响因素第46-47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47-48页
第5章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接受效果的对策第48-58页
    5.1 提升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效果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提高认知能力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培养大学生的鉴别力增强内化能力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锤炼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接受意志第49-50页
    5.2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效果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备课时注重增强大学生接受的针对性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讲课时注重增强使大学生接受的感染力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教师的言谈举止要注重人格影响力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教师要加强对接受基本理论学习增强运用能力第52页
    5.3 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效果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内化能力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践行能力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依托网络资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第54页
    5.4 优化接受环境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效果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优化社会环境增强内化的熏陶力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优化校园环境提高认知的感染力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优化家庭环境增强认同的内化力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优化网络环境培育知行鉴别力第57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57-58页
结论第58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2页
附录第62-66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6-67页
致谢第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输入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研究
下一篇:心智哲学视域下对宋词的言外转喻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