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前言 | 第11-21页 |
1.1 可口革囊星虫的研究概况 | 第11-12页 |
1.1.1 可口革囊星虫概述 | 第11页 |
1.1.2 可口革囊星虫的药用价值 | 第11页 |
1.1.3 可口革囊星虫的研究进展 | 第11-12页 |
1.2 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| 第12-13页 |
1.2.1 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述 | 第12页 |
1.2.2 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应用 | 第12-13页 |
1.3 降血压肽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3.1 高血压的现状 | 第13页 |
1.3.2 降血压肽的简介 | 第13-14页 |
1.3.3 降血压肽的制备方法 | 第14页 |
1.3.4 国内外对降血压肽的分离提取工艺研究 | 第14-15页 |
1.3.5 降血压肽的结构特征 | 第15-16页 |
1.4 分子对接研究的现状 | 第16-19页 |
1.4.1 分子对接概述 | 第16-17页 |
1.4.2 分子对接的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4.3 分子对接方法在降血压肽作用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| 第18-19页 |
1.5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9-20页 |
1.6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0-21页 |
1.6.1 可口革囊星虫水溶性蛋白的二维电泳分析和蛋白鉴定 | 第20页 |
1.6.2 降血压肽的制备、分离、鉴定与性质研究 | 第20页 |
1.6.3 降血压肽对ACE的抑制作用的机理研究 | 第20-21页 |
第2章 可口革囊星虫水溶性蛋白的二维电泳分析 | 第21-33页 |
2.1 前言 | 第21-22页 |
2.2 实验材料和仪器 | 第22-23页 |
2.2.1 主要实验材料 | 第22页 |
2.2.2 主要仪器设备 | 第22-23页 |
2.3 实验方法 | 第23-27页 |
2.3.1 星虫水溶性蛋白的提取 | 第23页 |
2.3.2 星虫水溶性蛋白二维电泳样品的制备 | 第23页 |
2.3.2.1 葡聚糖凝胶G100的装填 | 第23页 |
2.3.2.2 星虫水溶性蛋白的葡聚糖凝胶G100纯化 | 第23页 |
2.3.3 二维电泳原理及操作步骤 | 第23-26页 |
2.3.3.1 第一项等电聚焦电泳(IEF) | 第23-24页 |
2.3.3.2 胶条的平衡 | 第24-25页 |
2.3.3.3 第二向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(SDS-Page) | 第25-26页 |
2.3.3.4 凝胶扫描、拍照 | 第26页 |
2.3.4 蛋白质点的胶内酶解 | 第26-27页 |
2.3.5 MALDI-TOF/TOF分析 | 第27页 |
2.3.6 数据库查询 | 第27页 |
2.3.7 虚拟酶切 | 第27页 |
2.4 结果与讨论 | 第27-32页 |
2.4.1 可口革囊星虫水溶性蛋白的纯化 | 第27-28页 |
2.4.2 可口革囊星虫水溶性蛋白二维电泳的图谱分析 | 第28-29页 |
2.4.3 可口革囊星虫水溶性蛋白蛋白点的质谱分析 | 第29-31页 |
2.4.4 蛋白质的虚拟酶切 | 第31-32页 |
2.5 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3章 降血压肽的制备、分离、鉴定与性质研究 | 第33-47页 |
3.1 前言 | 第33-34页 |
3.2 主要实验材料和仪器 | 第34-35页 |
3.2.1 实验材料 | 第34页 |
3.2.2 主要仪器设备 | 第34-35页 |
3.3 实验方法 | 第35-38页 |
3.3.1 星虫水溶性蛋白的提取 | 第35页 |
3.3.2 水溶性蛋白质水解液的制备 | 第35页 |
3.3.3 SDS-Page电泳 | 第35页 |
3.3.4 体外ACE抑制率的测定方法 | 第35-36页 |
3.3.4.1 色谱条件 | 第35页 |
3.3.4.2 体外抑制率测定方法 | 第35-36页 |
3.3.4.3 体外抑制率计算方法 | 第36页 |
3.3.5 IC_(50)值的计算 | 第36页 |
3.3.6 胃胰酶解液的G15纯化 | 第36页 |
3.3.7 HPLC液相制备 | 第36-37页 |
3.3.8 MALDI-TOF/TOF(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)分析 | 第37页 |
3.3.9 降血压肽肽段的合成与IC_(50)测定 | 第37页 |
3.3.10 降血压肽抑制模式研究 | 第37-38页 |
3.4 结果与讨论 | 第38-46页 |
3.4.1 SDS-page电泳分析结果 | 第38页 |
3.4.2 不同酶解步骤酶解液的IC_(50)值计算 | 第38-39页 |
3.4.3 不同酶解步骤的IC_(50)值 | 第39-40页 |
3.4.4 Sephadex G-15对星虫胃胰蛋白酶水解物的纯化 | 第40页 |
3.4.5 RP-HPLC分离纯化 | 第40-41页 |
3.4.6 MALDI-TOF/TOF和液相分析 | 第41-44页 |
3.4.7 多肽的IC_(50)值计算 | 第44-45页 |
3.4.8 合成肽的抑制类型分析 | 第45-46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4章 降血压肽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作用机理的研究 | 第47-59页 |
4.1 前言 | 第47-51页 |
4.2 实验材料 | 第51页 |
4.3 实验方法 | 第51-52页 |
4.3.1 多肽氨基酸序列结构的绘制 | 第51页 |
4.3.2 多肽的能量最小化 | 第51页 |
4.3.3 三个多肽与ACE酶的柔性对接 | 第51-52页 |
4.4 结果与讨论 | 第52-58页 |
4.4.1 多肽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对接分析 | 第52-57页 |
4.4.2 三个多肽与ACE的对接能量分析 | 第57-58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9-61页 |
5.1 结论 | 第59页 |
5.2 展望 | 第59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7页 |
致谢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