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目录 | 第8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1页 |
1.1 课题的背景 | 第11-14页 |
1.1.1 我国棒线材产量 | 第11页 |
1.1.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| 第11-14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8页 |
1.2.1 机电法 | 第14-15页 |
1.2.2 图像处理法 | 第15-18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本文结构 | 第18-19页 |
1.4 本章小结 | 第19-21页 |
第2章 机器视觉成像系统的设计 | 第21-35页 |
2.1 成像系统设计要求 | 第21-24页 |
2.1.1 棒线材生产线介绍 | 第21-23页 |
2.1.2 成像系统设计要求 | 第23-24页 |
2.2 高速线阵成像硬件系统 | 第24-31页 |
2.2.1 硬件系统组成 | 第24-27页 |
2.2.2 硬件系统参数计算与设定 | 第27-31页 |
2.3 软件系统 | 第31-33页 |
2.3.1 软件系统组成 | 第31页 |
2.3.2 各处理模块介绍 | 第31-33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3-35页 |
第3章 棒线材图像的预处理 | 第35-53页 |
3.1 图像预处理相关技术概述 | 第35-37页 |
3.1.1 图像分割技术概述 | 第35-36页 |
3.1.2 图像中的噪声 | 第36-37页 |
3.2 图像阈值分割技术 | 第37-49页 |
3.2.1 基于二维直方图的直分阈值分割法 | 第38-44页 |
3.2.2 本文提出的改进算法 | 第44-49页 |
3.3 图像去噪技术 | 第49-51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第4章 棒线材识别与跟踪分析 | 第53-77页 |
4.1 基于团块(Blob)的目标识别 | 第53-57页 |
4.1.1 Blob分析简介 | 第53页 |
4.1.2 Blob分析算法 | 第53-55页 |
4.1.3 Blob分析实现 | 第55-57页 |
4.2 对极平面分析 | 第57-69页 |
4.2.1 对极几何(Epipolar Geometry) | 第58-60页 |
4.2.2 平行光轴系统结构 | 第60-61页 |
4.2.3 对极平面性质 | 第61-66页 |
4.2.4 棒线材的对极平面分析 | 第66-69页 |
4.3 棒线材目标跟踪 | 第69-76页 |
4.3.1 棒线材目标跟踪算法要求 | 第69页 |
4.3.2 基于贪婪最近邻波器方法的多目标跟踪 | 第69-71页 |
4.3.3 基于Kalman滤波器的多目标跟踪 | 第71-76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第5章 实验与结果分析 | 第77-99页 |
5.1 线阵采集系统的调试与运行 | 第77-84页 |
5.1.1 系统初始相关设定简介 | 第77-82页 |
5.1.2 系统界面简介 | 第82-84页 |
5.2 图像采集结果与分析 | 第84-85页 |
5.3 图像预处理结果与分析 | 第85-89页 |
5.4 目标识别结果与分析 | 第89-94页 |
5.4.1 Blob识别结果与分析 | 第89-91页 |
5.4.2 对极平面处理结果及分析 | 第91-94页 |
5.5 目标跟踪结果与分析 | 第94-97页 |
5.5.1 贪婪最近邻波器跟踪结果及分析 | 第94页 |
5.5.2 Kalman跟踪结果及分析 | 第94-97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97-99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99-103页 |
6.1 总结 | 第99-100页 |
6.2 需要完善的工作 | 第100页 |
6.3 展望 | 第100-10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3-10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07-109页 |
致谢 | 第10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