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外交、国际关系论文--中国外交论文--方针、政策及其阐述论文

论国内舆论在当代中国外交决策中的作用及其引导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目录第7-10页
第1章 绪论第10-19页
    1.1 论文选题的背景、目的及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论文选题背景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文献综述第11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对舆论影响外交决策的研究综述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对舆论影响外交决策的研究综述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对上述研究的评价第16-17页
    1.3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文献研究法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比较研究法第17页
    1.4 论文的创新点、重点及难点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创新点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重点及难点第17-19页
第2章 国内舆论和外交决策-的基本概念第19-28页
    2.1 国内舆论概念的界定第19-20页
    2.2 国内舆论的分类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精英舆论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媒体舆论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公众舆论第21页
    2.3 当代中国国内舆论的特点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舆论主体的复杂性与分层化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舆论倾向的多元化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“网络民族主义”成为国内舆论的重要特征之一第23-24页
    2.4 外交决策概念的界定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外交决策的定义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外交决策的过程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外交决策的模式第26-28页
第3章 舆论影响下的中国外交决策模式分析第28-33页
    3.1 中国外交决策模式的历史变化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以个人决策模式为主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1978年改革开放到90年代初以组织决策模式为主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90年代至今公众参与式决策模式崭露头角第29-30页
    3.2 国内舆论在中国公众参与式决策模式中的位置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精英舆论是外交决策的参与者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公众舆论是外交决策的影响者第30-31页
    3.3 国内舆论与中国外交决策的联系途径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传统媒体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网络媒体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民意调查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群体性形式第31-33页
第4章 当代中国外交决策中舆论作用分析第33-37页
    4.1 精英舆论与中国外交决策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精英舆论为外交决策提供备选方案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精英舆论是外交决策的重要宣传渠道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精英舆论为国家外交决策提供决策理论和决策方法第33页
    4.2 媒体舆论与中国外交决策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媒体舆论为外交决策提供信息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媒体舆论为外交决策设置议题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媒体舆论作为对决策过程施加压力,促使缩短反应时间的“加速器”第34-35页
    4.3 公众舆论与中国外交决策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公众舆论为国家对外行为提供合法性依据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公众舆论是评估政策有效性的重要来源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公众舆论可抑制国家外交政策的输出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公众舆论可破坏国家间合作的民众基础第36-37页
第5章 强化国内舆论在中国外交决策中作用的对策思考第37-41页
    5.1 政府重视精英作用,吸收公众舆论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提升精英群体的话语地位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建立科学的民意收集系统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建立民间外交决策咨询机构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建立公众及舆论对外交决策的监督机制和民间意见的反馈机制第38页
    5.2 提高公众素质,培养合格的外交主体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集体参与,发展非政府性的公众外交主体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提高参与能力,合理有序参与第38-39页
    5.3 学术界加强理论研究,发挥大众传媒的引导作用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加强理论研究,培育参与型政治文化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重视公众话语权,引导中国外交决策中舆论方向第39-41页
第6章 结论第41-42页
    6.1 国内舆论对中国外交决策的影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第41页
    6.2 必须将国内舆论作用纳入到中国外交决策中来第41页
    6.3 论文的缺陷与不足第41-42页
参考文献第42-44页
致谢第44-45页
作者简介第45-46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第46页

论文共4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状及对策
下一篇:韩非子政治思想的道德性解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