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-5页 |
中文文摘 | 第6-12页 |
绪论 | 第12-22页 |
1 聚酮化合物及其聚酮合成酶概述 | 第12-15页 |
1.1 聚酮化合物 | 第12-13页 |
1.2 聚酮合成酶 | 第13-15页 |
2 多环氧杂蒽酮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| 第15-17页 |
2.1 多环氧杂蒽酮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 | 第15-16页 |
2.2 多环氧杂蒽酮的生物合成研究 | 第16-17页 |
3 肿瘤细胞耐受营养匮乏机制的研究 | 第17-18页 |
4 kigamicins的研究进展 | 第18-20页 |
5 微生物代谢工程 | 第20-21页 |
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| 第21-22页 |
第1章 kigamicin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 | 第22-30页 |
1.1 材料与方法 | 第22-25页 |
1.1.1 实验材料 | 第22-23页 |
1.1.1.1 菌株与试剂盒 | 第22页 |
1.1.1.2 主要试剂 | 第22页 |
1.1.1.3 培养基 | 第22-23页 |
1.1.1.4 仪器 | 第23页 |
1.1.2 实验方法 | 第23-25页 |
1.1.2.1 链霉菌总DNA的制备 | 第23页 |
1.1.2.2 链霉菌总DNA的部分酶切与回收 | 第23-24页 |
1.1.2.3 插入片段的去磷酸化与连接 | 第24页 |
1.1.2.4 重组DNA的包装与转染 | 第24页 |
1.1.2.5 基因组文库的筛选 | 第24-25页 |
1.1.2.6 Fosmid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25页 |
1.2 结果与分析 | 第25-28页 |
1.2.1 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和筛选 | 第25-26页 |
1.2.2 Fosmid序列测定和ORF预测 | 第26-28页 |
1.3 小结 | 第28-30页 |
第2章 kigamicin基因簇在变铅青链霉菌中的异源表达 | 第30-44页 |
2.1 材料与方法 | 第30-33页 |
2.1.1 实验材料 | 第30-31页 |
2.1.1.1 菌株与质粒 | 第30页 |
2.1.1.2 主要试剂 | 第30页 |
2.1.1.3 培养基 | 第30-31页 |
2.1.2 实验方法 | 第31-33页 |
2.1.2.1 PCR-Targeting技术 | 第31-32页 |
2.1.2.2 原生质体的制备 | 第32页 |
2.1.2.3 原生质体的转化 | 第32-33页 |
2.1.2.4 表达产物的HPLC检测 | 第33页 |
2.1.2.5 表达产物的MS检测 | 第33页 |
2.2 结果与讨论 | 第33-42页 |
2.2.1 构建异源表达突变株LQ5968 | 第34-36页 |
2.2.2 LQ5968发酵产物的HPLC检测 | 第36-37页 |
2.2.3 LQ5968发酵产物的MS检测 | 第37-39页 |
2.2.4 LQ5968的LC-MS检测与ML630的LC-MS检测结果对比 | 第39-42页 |
2.3 小结 | 第42-44页 |
第3章 kigamicin基因簇异源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 | 第44-52页 |
3.1 材料与方法 | 第44-47页 |
3.1.1 实验材料 | 第44-45页 |
3.1.1.1 菌株 | 第44页 |
3.1.1.2 主要试剂 | 第44页 |
3.1.1.3 培养基 | 第44-45页 |
3.1.2 实验方法 | 第45-47页 |
3.1.2.1 LQ5968摇瓶培养和固体发酵 | 第45页 |
3.1.2.2 乙酸乙酯浸泡提取 | 第45页 |
3.1.2.3 反相硅胶柱层析 | 第45-46页 |
3.1.2.4 高效液相色谱(HPLC)检测分析与分离纯化 | 第46-47页 |
3.2 结果与分析 | 第47-49页 |
3.2.1 LQ5968的摇瓶培养和固体发酵 | 第47页 |
3.2.2 LQ5968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 | 第47-49页 |
3.3 小结 | 第49-52页 |
第4章 kigamicin生物合成途径的初步研究 | 第52-70页 |
4.1 材料与方法 | 第52-58页 |
4.1.1 实验材料 | 第52页 |
4.1.1.1 菌种与质粒 | 第52页 |
4.1.1.2 主要试剂 | 第52页 |
4.1.1.3 培养基 | 第52页 |
4.1.2 实验方法 | 第52-58页 |
4.1.2.1 目的基因的克隆及测序 | 第52-55页 |
4.1.2.2 含有目的基因的表达质粒的构建 | 第55-56页 |
4.1.2.3 目的基因在链霉菌宿主中的表达 | 第56-57页 |
4.1.2.4 表达产物的HPLC检测 | 第57-58页 |
4.2 结果与分析 | 第58-68页 |
4.2.1 minimal PKS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| 第58-61页 |
4.2.2 调节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| 第61-63页 |
4.2.3 羟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| 第63-68页 |
4.3 小结 | 第68-70页 |
第5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0-74页 |
5.1 总结 | 第70页 |
5.2 展望 | 第70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8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及主要成果 | 第82-84页 |
致谢 | 第84-86页 |
个人简历 | 第86-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