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安盟农业技术推广中农民参与行为研究
| 摘要 | 第2-3页 |
| Abstract | 第3页 |
| 1 引言 | 第7-19页 |
| 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7-9页 |
| 1.1.1 研究背景 | 第7-8页 |
| 1.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8-9页 |
| 1.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9-10页 |
| 1.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| 第10-11页 |
| 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| 1.3.2 数据来源 | 第11页 |
| 1.4 国内外理论研究综述 | 第11-16页 |
| 1.4.1 关于农业技术推广与运用的理论研究综述 | 第11-13页 |
| 1.4.2 关于农户行为的研究综述 | 第13-16页 |
| 1.4.2.1 农业技术推广中农户参与行为的特点 | 第13-14页 |
| 1.4.2.2 农业技术推广中农户参与的动因 | 第14页 |
| 1.4.2.3 农户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 | 第14-16页 |
| 1.4.3 文献评述 | 第16页 |
| 1.5 理论框架 | 第16-17页 |
| 1.6 概念界定 | 第17-19页 |
| 1.6.1 农业技术推广 | 第17-18页 |
| 1.6.2 农户参与行为 | 第18-19页 |
| 2 理论借鉴 | 第19-25页 |
| 2.1 农户采用技术追求利润最大化 | 第19页 |
| 2.2 农户采用农业技术可以提高农业效益 | 第19-20页 |
| 2.3 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理论 | 第20-21页 |
| 2.4 参与式农业技术推广理论 | 第21-22页 |
| 2.5 行为、激励理论 | 第22-25页 |
| 3 兴安盟社会经济发展及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| 第25-27页 |
| 3.1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| 第25-26页 |
| 3.2 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26-27页 |
| 3.2.1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| 第26-27页 |
| 3.2.2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构成现状 | 第27页 |
| 3.2.3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存在的问题 | 第27页 |
| 4 样本农户参与行为的调查统计分析 | 第27-36页 |
| 4.1 样本分布 | 第27-29页 |
| 4.2 农户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评价 | 第29-31页 |
| 4.3 农户基本特征因素与农户参与关系分析 | 第31-32页 |
| 4.5 农业技术推广特点与农户参与关系分析 | 第32-34页 |
| 4.6 技术特征与农户参与的关系分析 | 第34-36页 |
| 5 农户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| 第36-42页 |
| 5.1 相关假设 | 第36页 |
| 5.2 模型的选取 | 第36页 |
| 5.3 变量定义及模型设定 | 第36-38页 |
| 5.4 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| 第38-42页 |
| 5.4.1 多重共线性检验 | 第38-39页 |
| 5.4.2 模型的估计 | 第39-40页 |
| 5.4.3 模型评价与系数解释 | 第40-42页 |
| 6 结论及启示 | 第42-46页 |
| 6.1 研究结论 | 第42-43页 |
| 6.2 政策建议 | 第43-46页 |
| 致谢 | 第46-4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7-50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50-51页 |
| 附录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