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道车辆盘形制动颤振的动力学分析
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1 绪论 | 第10-18页 |
| 1.1 高速列车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| 第10页 |
| 1.2 列车制动方式 | 第10-12页 |
| 1.2.1 制动概述 | 第10-11页 |
| 1.2.2 高速列车制动分类 | 第11-12页 |
| 1.3 盘形制动简介 | 第12-15页 |
| 1.3.1 盘形制动 | 第12-14页 |
| 1.3.2 盘形制动的失效形式 | 第14-15页 |
| 1.4 制动颤振概述 | 第15-17页 |
| 1.4.1 颤振的产生 | 第15页 |
| 1.4.2 制动系统颤振分析及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| 1.4.3 研究存在的不足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| 第16-17页 |
| 1.5 论文的主要内容 | 第17-18页 |
| 2 制动颤振和颤振机理 | 第18-32页 |
| 2.1 摩擦力模型 | 第18-25页 |
| 2.1.1 理想干摩擦模型 | 第18-19页 |
| 2.1.2 速度依赖型模型 | 第19-22页 |
| 2.1.3 常用摩擦力模型简介 | 第22-25页 |
| 2.2 轨道车辆振动简介 | 第25-27页 |
| 2.2.1 轨道激振源 | 第25-26页 |
| 2.2.2 车轮激振源 | 第26页 |
| 2.2.3 制动激振源 | 第26-27页 |
| 2.3 列车制动颤振机理 | 第27-29页 |
| 2.3.1 黏着—滑动颤振 | 第28页 |
| 2.3.2 摩擦力—相对滑动速度关系的负斜率颤振 | 第28页 |
| 2.3.3 模态耦合颤振 | 第28-29页 |
| 2.4 非线性问题解决法 | 第29-32页 |
| 2.4.1 解析法 | 第29-31页 |
| 2.4.2 数值法 | 第31-32页 |
| 3. 单自由度盘形制动系统模型的建立与解析 | 第32-45页 |
| 3.1 单自由度盘型制动系统模型的建立 | 第32-33页 |
| 3.1.1 模型的建立 | 第32页 |
| 3.1.2 摩擦力的选取 | 第32-33页 |
| 3.2 系统运动分析 | 第33-40页 |
| 3.2.1 系统的状态分析 | 第33-35页 |
| 3.2.2 闸片纯滑动运动分析 | 第35-40页 |
| 3.3 盘形制动系统的影响因素 | 第40-44页 |
| 3.3.1 制动速度对颤振的影响 | 第40-42页 |
| 3.3.2 制动闸片阻尼参数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| 3.3.3 制动压力对系统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| 3.4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| 4. 两自由度盘形制动系统动力学分析 | 第45-64页 |
| 4.1 两自由度模型建立 | 第45-47页 |
| 4.1.1 力学模型的建立 | 第45-46页 |
| 4.1.2 摩擦力的选取 | 第46页 |
| 4.1.3 两自由度制动系统方程的建立 | 第46-47页 |
| 4.2 不同制动工况对颤振的影响 | 第47-53页 |
| 4.2.1 制动初速度对颤振的影响 | 第47-50页 |
| 4.2.2 制动压力对系统的影响 | 第50-53页 |
| 4.3 轨道不平顺对颤振的影响 | 第53-58页 |
| 4.3.1 制动初速度对颤振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| 4.3.2 制动压力对系统的影响 | 第56-58页 |
| 4.4 不同激励对系统的影响 | 第58-62页 |
| 4.4.1 正弦波激励对系统的影响 | 第58-60页 |
| 4.4.2 阶跃激励对系统的影响 | 第60-62页 |
| 4.5 本章小结 | 第62-64页 |
| 5.三自由度制动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| 第64-79页 |
| 5.1 模型建立 | 第64-65页 |
| 5.1.1 力学模型建立 | 第64-65页 |
| 5.1.2 摩擦力模型选取 | 第65页 |
| 5.1.3 三自由度系统动力学方程 | 第65页 |
| 5.2 不同制动工况对颤振的影响 | 第65-72页 |
| 5.2.1 制动速度对颤振的影响 | 第65-69页 |
| 5.2.2 制动压力对颤振的影响 | 第69-72页 |
| 5.3 轨道不平顺对颤振的影响 | 第72-77页 |
| 5.3.1 制动速度对颤振的影响 | 第73-75页 |
| 5.3.2 制动压力的影响 | 第75-77页 |
| 5.4 本章小结 | 第77-79页 |
| 6. 结论与展望 | 第79-81页 |
| 6.1 结论 | 第79-80页 |
| 6.2 研究展望 | 第80-81页 |
| 致谢 | 第81-8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2-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