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发电、发电厂论文--各种发电论文--太阳能发电论文

光伏发电系统数据采集实验平台的设计及辨识建模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.引言第10-18页
    1.1 光伏电池发展史及光伏发电系统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1.2 光伏电池温度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1.3 光伏电池建模综述第13-16页
    1.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-18页
2 光伏发电系统数据采集实验平台的设计第18-32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18页
    2.2 光伏发电系统平台的搭建及数据采集总体要求第18-19页
    2.3 数据采集系统下位机的设计第19-22页
    2.4 传感器信号标定第22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电压采集参数辨识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电流采集参数辨识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温度采集参数辨识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风速采集参数辨识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太阳总辐射强度采集第28页
    2.5 数据采集系统上位机的设计第28-30页
    2.6 数据采集系统其他部分的设计第30页
    2.7 光伏发电系统数据采集实验平台第30-31页
    2.8 总结第31-32页
3 光伏电池温度模型辨识及预测模型第32-46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2页
    3.2 光伏电池温度机理第32-33页
    3.3 光伏电池温度采集实验第33-34页
    3.4 光伏电池稳态热模型第34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差分进化算法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基于DE的光伏电池稳态热模型辨识第36-39页
    3.5 光伏电池的热迟滞效应第39页
    3.6 光伏电池温度精确预测模型第39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支持向量回归机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粒子群优化算法寻优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基于PSO-SVM的光伏电池精确预测模型第43-44页
    3.7 总结第44-46页
4 在理想工况下光伏电池的模型辨识第46-68页
    4.1 光伏电池模型概述第46-50页
    4.2 BPNN机器学习理论第50-51页
    4.3 基于DE的光伏电池单体模型辨识第51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单指数模型第51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双指数模型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三指数模型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小结第59-60页
    4.4 基于DE的光伏模组模型辨识第60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单指数模型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双指数模型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小结第63-64页
    4.5 温度对光伏电池输出特性的影响第64-67页
    4.6 总结第67-68页
5 局部阴影下光伏电池的辨识建模第68-80页
    5.1 光伏电池的反向特性及可靠性第68-70页
    5.2 考虑旁路二极管的光伏模组模型辨识第70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旁路二极管的配置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Lambert-W函数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基于DE的包含旁路二极管的光伏模组模型参数辨识第71-77页
    5.3 考虑阻塞二极管的光伏阵列模型辨识第77-79页
    5.4 温度对光伏电池反向特性的影响第79页
    5.5 总结第79-80页
6 光伏电池的动态模型第80-90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80页
    6.2 光伏电池动态模型及动态参数提取第80-8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光伏电池动态模型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光伏电池动态参数提取第81-84页
    6.3 光伏电池瞬态特性第84-87页
    6.4 温度和串并联个数对非线性等效结电容的影响第87-89页
    6.5 小结第89-90页
结论第90-92页
致谢第92-93页
参考文献第93-100页
附录A 光伏电池在理想工况下的稳态模型推导过程(方程 4.5)第100-107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07页

论文共10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铁道车辆盘形制动颤振的动力学分析
下一篇:基于RFID的列检作业场可视化监控系统设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