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7-12页 |
ABSTRACT | 第12-18页 |
英文缩略词表 | 第19-20页 |
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部分 | 第20-40页 |
综述一药物洗脱支架的研究进展 | 第20-29页 |
1. 支架血栓的病理机制 | 第20-23页 |
1.1 急性/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 | 第20-21页 |
1.2 晚期/极晚期支架血栓形成 | 第21-23页 |
2. 新一代DES的现状 | 第23-24页 |
3. 中药洗脱支架的研究现状 | 第24-2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5-29页 |
综述二 莪术主要化学成分预防支架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| 第29-40页 |
1 莪术的主要化学成分研究 | 第29-30页 |
2 莪术化学成分对血管再狭窄的的实验研究 | 第30-35页 |
3. 莪术化学成分的生物利用度 | 第35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40页 |
第二部分 中药辨证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后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 | 第40-65页 |
前言 | 第40页 |
1 资料和方法 | 第40-44页 |
1.1 病例来源 | 第40页 |
1.2 诊断标准 | 第40-41页 |
1.3 纳入、排除标准 | 第41页 |
1.4 剔除、脱落标准 | 第41-42页 |
1.5 研究方法 | 第42页 |
1.6 观测指标 | 第42-43页 |
1.7 统计方法 | 第43-44页 |
2 结果 | 第44-58页 |
2.1 基本资料分析 | 第44-45页 |
2.2 终点事件比较 | 第45-46页 |
2.3 中医症状计分比较 | 第46-49页 |
2.4 中医血瘀证计分比较 | 第49-51页 |
2.5 血脂水平比较 | 第51-54页 |
2.6 心功能比较 | 第54-56页 |
2.7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计分(SAQ)比较 | 第56页 |
2.8 安全性指标分析 | 第56-58页 |
3 讨论 | 第58-61页 |
4 结论 | 第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第三部分 纳米微孔莪术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化合物支架修复血管内皮的研究 | 第65-85页 |
前言 | 第65-66页 |
1 材料和方法 | 第66-72页 |
1.1 实验动物 | 第66页 |
1.2 支架的制备 | 第66-67页 |
1.3 实验仪器 | 第67-68页 |
1.4 主要药品及试剂 | 第68-69页 |
1.5 实验方法 | 第69-70页 |
1.6 组织标本处理 | 第70-71页 |
1.7 观察指标 | 第71页 |
1.8 统计方法 | 第71-72页 |
2 结果 | 第72-79页 |
2.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| 第72页 |
2.2 各组内皮化积分比较 | 第72-74页 |
2.3 各组裸露支架梁比例比较 | 第74-75页 |
2.4 各组支架血管管腔直径比较 | 第75-76页 |
2.5 各组支架血管管腔面积比较 | 第76-77页 |
2.6 各组炎症积分比较 | 第77-78页 |
2.7 各组微血栓积分比较 | 第78-79页 |
3 讨论 | 第79-81页 |
4 结论 | 第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5页 |
附表 | 第85-89页 |
致谢 | 第89-90页 |
个人简介 | 第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