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独立电源技术(直接发电)论文--蓄电池论文

SnO2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

摘要第3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-42页
    1.1 前言第16页
    1.2 锂离子电池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与工作原理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锂离子电池的特性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简史第19-20页
    1.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与电解液体系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体系第21-22页
    1.4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第22-3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要求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碳负极材料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合金类负极材料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氧化物负极材料第28-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4.1 锡氧化物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4.2 锂钛氧化物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4.3 钴氧化物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4.4 其它氧化物第34-35页
    1.5 锂离子电池中的纳米材料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纳米正极材料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纳米负极材料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纳米材料本征性质与其电化学性质的关系第37-38页
    1.6 锂离子电池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进展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锂离子电池中的电极过程的特点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锂离子电池嵌锂过程的一般描述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1.6.3 锂离子电池电极过程动力学的研究方法第40页
    1.7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40-42页
第二章 纳米SnO_2的非水溶剂溶胶-凝胶法制备第42-59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42-43页
    2.2 实验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纳米SnO_2的非水溶胶-凝胶法制备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红外光谱测试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热分析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物相分析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扫描电镜分析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电子自旋共振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2.3 反应原理第45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稳定溶胶的形成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溶胶-凝胶的转化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纳米二氧化锡的生成第48-50页
    2.4 干凝胶的热分析曲线第50页
    2.5 样品的结构分析第50-55页
    2.6 BET比表面积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 2.7 表面形貌分析第56页
    2.8 样品的ESR研究第56-57页
    2.9 本章小结第57-59页
第三章 纳米SnO_2粉末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59-81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59页
    3.2 实验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正极制作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负极制作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电解液与隔膜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二电极实验电池的组装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三电极实验电池的组装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电化学性能的测试第60-61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61-7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热处理温度对纳米SnO_2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61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充放电截止电压对纳米SnO_2电极循环性能的影响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电流密度对纳米SnO_2电极循环性能的影响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粉末粒度大小对SnO_2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纳米SnO_2电极的循环伏安研究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纳米SnO_2电极的微分容量曲线分析第70-71页
    3.4 纳米SnO_2电极界面过程的交流阻抗法研究第71-8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交流阻抗法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SnO_2表面经历的物理化学过程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不同荷电状态下SnO_2的交流阻抗谱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SnO_2交流阻抗谱的等效电路图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纳米SnO_2电极等效电路的合理性验证第76-80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80-81页
第四章 纳米SnO_2薄膜的电沉积法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第81-96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81页
    4.2 实验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纳米SnO_2薄膜的电沉积法制备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薄膜的物相和微观结构的测定第8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红外光谱的测定第8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电极的制备第8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电化学性能的测试第82页
    4.3 电沉积SnO_2薄膜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第82-8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电流密度和电沉积时间对SnO_2薄膜电沉积的影响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主盐浓度和游离酸度对SnO_2薄膜电沉积的影响第84-86页
    4.4 SnO_2薄膜的表征第86-8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X-射线衍射分析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SnO_2薄膜的形貌分析第8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红外光谱分析第87-88页
    4.5 SnO_2薄膜的电化学性能第88-9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首次充放电曲线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循环伏安曲线第90-9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SnO_2薄膜电极的循环性能第91-9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SnO_2薄膜电极的倍率性能第94-95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95-96页
第五章 SnO_2基复合氧化物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第96-126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96-97页
    5.2 实验第97-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SnO_2基复合氧化物的机械化学法制备第9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SnO_2基复合氧化物的流变相法制备第97-9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样品的元素分析第98-9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样品密度的测定第9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物相分析第9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6 表面形貌分析第9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7 热分析第9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8 粒度分析第9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9 样品电化学性能测试第99-100页
    5.3 制备方法的讨论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机械化学法第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流变相法第100-101页
    5.4 机械化学法制备的SnO_2基复合氧化物的表征第101-10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元素分析第10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密度分析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物相结构第102-10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表面形貌分析第10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5 粒度分析第104-105页
    5.5 机械化学法制备的SnO_2基复合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第105-11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首次充放电曲线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循环伏安分析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循环性能第107-11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4 交流阻抗研究第111页
    5.6 流变相法制备的SnO_2基复合氧化物的表征第111-114页
        5.6.1 热分析曲线第112页
        5.6.2 元素分析第112页
        5.6.3 结构分析第112-113页
        5.6.4 表面形貌分析第113-114页
    5.7 流变相法制备的SnO_2基复合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第114-119页
        5.7.1 充放电曲线第114-115页
        5.7.2 循环伏安分析第115-116页
        5.7.3 循环性能第116-118页
        5.7.4 交流阻抗研究第118-119页
    5.8 两种方法制备的SnO_2基复合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比较第119-120页
    5.9 锡在SnO_2基复合氧化物材料中聚集的模型第120-125页
    5.10 本章小结第125-126页
第六章 SnO_2-graphite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第126-151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126-127页
    6.2 实验第127-12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均匀沉淀法制备SnO_2-graphite复合材料第12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热分析第12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成分分析第12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物相分析第12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5 表面形貌分析第12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6 电极测试体系的组装第12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7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127-128页
    6.3 制备方法的讨论第128-13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均匀沉淀法第12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尿素作为沉淀剂制备超细SnO_2粒子的机理探讨第128-13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反应物浓度的选择第13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反应温度和干燥温度的选择第130-13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5 添加剂的影响第131页
    6.4 SnO_2-graphite复合材料的表征第131-137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热分析曲线第131-132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元素分析第132-133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X-射线衍射分析第133-135页
        6.4.4 扫描电镜分析第135-137页
    6.5 SnO_2-graphite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第137-145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SnO_2含量对复合材料充放电性能的影响第137-140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SnO_2含量对复合材料循环性能的影响第140-142页
        6.5.3 热处理时间对复合材料充放电性能的影响第142-143页
        6.5.4 热处理时间对复合材料循环性能的影响第143-144页
        6.5.5 制备方法对复合材料循环性能的影响第144页
        6.5.6 循环伏安曲线第144-145页
        6.5.7 交流阻抗研究第145页
    6.6 本研究与前人工作的比较第145-148页
    6.7 SnO_2-graphite复合材料的储锂机理第148-149页
    6.8 本章小结第149-151页
第七章 SnO_2基负极材料嵌锂过程动力学研究第151-163页
    7.1 引言第151-152页
    7.2 实验第152-153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电极的制备与实验电池的装配第152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SnO_2基负极材料交换电流密度的测定第152页
        7.2.3 锂在SnO_2基负极材料中的扩散系数的测量第152页
        7.2.4 SnO_2基电极在不同倍率电流下的电极性能的测定第152-153页
    7.3 SnO_2基负极材料的交换电流密度第153-156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线性极化法测定电极交换电流密度的基本原理第153-154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荷电状态对SnO_2基负极材料的交换电流密度的影响第154-155页
        7.3.3 各种SnO_2基负极材料的交换电流密度第155-156页
    7.4 锂在SnO_2基负极材料中的扩散系数第156-160页
        7.4.1 恒电位阶跃法测定扩散系数的基本原理第156-158页
        7.4.2 荷电状态对锂在SnO_2基负极材料中的扩散系数的影响第158-159页
        7.4.3 锂离子在不同SnO_2基负极材料中的扩散系数第159-160页
    7.5 SnO_2基负极材料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电极性能第160-162页
    7.6 本章小结第162-163页
第八章 总结第163-167页
参考文献第167-193页
附录第193-195页
致谢第195页

论文共19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电厂粉煤灰矿山充填胶凝机理研究及水化反应动力学特性
下一篇:儿童汉语和英语语音意识的发展特点及其相互关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