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--第Ⅰ族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--碱金属(ⅠA族)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

轻质储氢材料的改性研究

摘要第7-10页
ABSTRACT第10-12页
第一章 前言第13-55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3-15页
    1.2 储氢材料分类及研究现状第1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传统金属(合金)氢化物储氢材料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.1 AB_5型稀土系储氢合金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.2 AB_2型Laves相储氢合金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.3 AB型钛系储氢合金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.4 A2_B型镁基储氢合金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物理吸附型储氢材料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配位氢化物储氢材料第20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1 铝氢化物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2 硼氢化物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3 氮氢化物第24-26页
    1.3 配位金属氢化物LiBH_4研究进展第26-3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LiBH_4的制备合成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LiBH_4的理化性能和晶体结构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LiBH_4的脱/加氢性能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3.1 LiBH_4的脱/加氢热力学性能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3.2 LiBH_4的脱/加氢动力学性能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LiBH_4的储氢性能调制第31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4.1 催化掺杂体系构建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4.2 纳米结构调制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4.3 阴/阳离子替代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4.4 失稳体系构建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4.5 复合体系构建第39页
    1.4 问题的提出和本文的研究思路第39-41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41-55页
第二章 实验技术和仪器分析第55-58页
    2.1 材料的表征技术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X射线衍射技术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第55页
    2.2 储氢性能测试技术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脱/加氢动力学性能测试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热重—质谱—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第56-57页
    2.3 密度泛函理论模拟第57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57-58页
第三章 3LiBH_4/MnCl_2复合体系的脱氢性能第58-75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58页
    3.2 实验部分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样品制备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样品的表征和脱氢性能测试第59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59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3LiBH_4/MnCl_2复合体系的结构特性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3LiBH_4/MnCl_2复合体系的脱氢特性第61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3LiBH_4/MnCl_2复合体系的脱氢激活能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3LiBH_4/MnCl_2复合体系的脱氢机理第67-7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Ti基掺杂对3LiBH_4/MnCl_2复合体系脱氢性能的影响第71-72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72-73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73-75页
第四章 3LiBH_4/MnF_2复合体系的脱氢性能第75-94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75-76页
    4.2 实验部分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样品制备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样品的表征和脱氢性能测试第76-77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77-9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3LiBH_4/MnF_2复合体系的结构特性第77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3LiBH_4/MnF_2复合体系的脱氢特性第80-8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3LiBH_4/MnF_2复合体系的脱氢动力学第87-8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3LiBH_4/MnF_2复合体系的脱氢机理第89-91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91-92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92-94页
第五章 LiNH_2掺杂对3LiBH_4/MnF_2复合体系脱氢性能的影响第94-106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94页
    5.2 实验部分第94-9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样品制备第94-9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样品的表征和脱氢性能测试第95页
    5.3 结果与讨论第95-10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LiNH_2掺杂3LiBH_4/MnF_2复合体系的结构特性第95-9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LiNH_2掺杂3LiBH_4/MnF_2复合体系的化学键变化第97-9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LiNH_2掺杂3LiBH_4/MnF_2复合体系的热解脱氢性能第98-104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104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104-106页
第六章 1.5MgH_2/3LiBH_4/MnF_2复合储氢体系的脱氢性能第106-122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106-107页
    6.2 实验部分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样品制备第10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样品的表征和脱氢性能测试第107-108页
    6.3 结果与讨论第108-12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1.5MgH_2-LiMn(BH_(4-x)F_x)_3体系的脱氢特性第108-11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1.5MgH_2-LiMn(BH_(4-x)F_x)_3体系的脱氢物相结构第110-11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1.5MgH_2-LiMn(BH_(4-x)F_x)_3体系中MgB_2的形成机制第114-120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120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120-122页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22-125页
    7.1 总结和结论第122-123页
    7.2 建议和展望第123-125页
博士期间的论文情况第125-126页
致谢第126-127页

论文共12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国公民普法教育演进研究
下一篇:半导体器件的建模、仿真与分析:大功率LED器件与半导体压阻器件的研究